昆明|回顾传统年味,有的食俗礼节已经荡然无存,回忆仍然记忆犹新( 二 )


祭祀祖宗的礼节和程序与祭天地基本相同 , 其礼节和程序繁琐而冗长 , 看着大人们的繁文缛节 , 饥肠辘辘、馋涎欲滴的娃娃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 真想趁着大人不注意时 , 偷吃一些供桌上的美味 。 大人们会严肃地正告嘴馋的娃娃:没祭祀完毕天地、祖宗 , 任何人都不能提前进食 , 如果有人偷吃了正在祭祀的菜吃 , 嘴马上会变歪 。 小孩们只能站在一旁咽口水 , 干着急了 。 祭祀完祖宗后 , 把供桌上的各种荤菜、素菜撤下摆到饭桌上 , 这就意味着全家团聚的年夜饭开始了 。

祭祀祖宗
传统老昆明人年夜饭中必有炊锅和千张肉老昆明将火锅称为“炊锅” , 吃火锅又叫“吃炊” 。 昆明从前的炊锅与当今餐馆流行的火锅二者相比 , 无论锅的外形和结构 , 菜肴的种类和口味都不一样 。 最讲究的炊锅用白银敲打而成 , 稍差一些的炊锅 , 其材料依次为白铜、紫铜、黄铜和锑 。 炊锅上部的周边是盛汤、菜的锅 , 下部为烧木炭的火炉 , 二者连为一体 , 亭亭玉立的外形颇为美观 。
昆明炊锅的汤水最为讲究 , 一般采用原汁鸡汤、筒子骨汤或火腿骨汤 。 汤中除放适量的食盐外 , 一般不使用味精 , 绝对不添加酱油、辣椒、花椒等佐料 。 鲜汤煮沸后 , 便可陆续加进肉丸子、火腿片、油炸豆腐、酥肉、黄花菜木耳、冬菇、玉兰片、面筋、豆腐皮、粉丝、胡萝卜片、笋片、白菜、青菜、豌豆尖、里脊牛肉片等 。

炊锅
这些菜肴煮熟后大多能保持它们原有的颜色 , 绿色的蔬菜依然翠绿如翡翠 , 白色的粉丝依然雪白似银丝 , 黑色的木耳依然乌黑似玛瑙 , 黄色的油炸豆腐依然黄灿灿的如同黄金 , 红色的萝卜依然鲜红似红玉 , 宜威火腿则红白相间、光泽诱人 , 整锅汤水依然清爽、鲜亮 。
昆明口味的炊锅与汤水深暗、浑浊如同染缸 , 菜肴一下锅全变了颜色 , 口味与麻、辣、烫的川味火锅相比 , 是风味迥异的两种口味 。 昆明口味的炊锅 , 最显著的特点是:鲜、甜、淡、烫 。 而鲜、甜、淡三味的关键是“淡” 。 淡指的是盐味适中 , 既不感到咸 , 还指不添加辣椒、花椒等佐料 。 因为昆明炊锅的“淡” , 才能使入锅的名种菜看保持它们各自的本味 , 体现出它们所共有的鲜、甜;才能使汤水和菜看淡而有味 , 淡而味美 , 淡而可口 。
因此 , 昆明口味的炊锅 , 既色彩斑斓 , 又各保本色;既可以吃菜 , 又可以喝汤;既可以做下饭菜 , 又可以当饭吃 , 真可谓老幼喜爱、少长咸宜 。 喜欢菜肴生脆一些的年轻人 , 准确掌握火候 , 及时下筷;喜欢菜肴熟烂一些的老年人 , 则让菜肴多煮一会 , 再慢慢品尝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充满温馨的炊锅旁全身暖洋洋的 , 晚辈拂菜给长辈 , 奶奶夹肉给孙子 , 既大饱了口福 , 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 炊锅真不愧是老昆明年夜饭的灵魂 。
老昆明的家庭 , 大多在堂屋的正中放置一张大圆桌 。 这张大圆桌的四周能够折叠 , 平时吃饭的人较少 , 把可折叠的四块桌面放下 , 便是一张不太占面积的八仙桌 , 喜庆之日折叠的四块桌面展开 , 就是一张可供十人以上用餐的大圆桌 。

八仙桌
年夜饭的菜肴琳琅满目、香味四溢 。 其中以放置在圆桌正中的什锦火锅最受人青睐 。 昆明人差不多家家都自做咸菜 , 用苦菜晒干后 , 腌制而成的干腌菜称为“冬菜” 。 用切成大块薄肉的五花肉加冬菜、酱油、红糖蒸熟的千张肉 , 肥瘦相间色泽很好 , 肥肉肥而不腻 , 瘦肉瘦而不柴.酸甜适中 , 肉烂味美 , 是男女老幼都喜欢吃的一道荤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