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从4000万一只到沦为火锅食材,是谁戳破了藏獒市场的泡沫?( 三 )


藏獒市场的繁盛 , 与另一个名叫马俊仁的人也脱不开干系 。 2003年 , 马俊仁担任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 , 他将爱国情怀与藏獒捆绑在一起 , 声称自己对于藏獒的培育与研究 , 是在挽救这个濒临灭绝的犬种 , 当时的新闻中 , 还报道过“东方神犬与它的救赎” 。

这些报道中 , 王占奎被塑造成一个七十余次进入藏区 , 以身犯险拯救藏獒的勇士 , 而马俊仁则俨然是爱惜藏獒延续其辉煌的使者 , 一时间 , 市场杀红了眼 , 对于有些名贵品种的藏獒 , 育种一次 , 甚至能达到120万的高价 。

这种辉煌 , 大概在2012年底出现转折 。
起因是在长久的发展下 , 养獒几乎成了中国新贵族的一项标准 , 在这种风气之下 , 很多商界大佬甚至官员 , 都参与到养獒、送獒中去 。
如今回看市场 , 2012年正值宠物市场最后的辉煌 , 与数据相吻合 , 2012年底 , 政府出台了有关天价吃喝、虚高消费的惩戒措施 , 打击力度一提高 , 藏獒市场也随之遇冷 。
2010年时 , 青海的藏獒交易市场年销售额尚且有2亿元 , 五年之后 , 这个数字跌到了5000元 , 足足打了两个对折 。
如今的藏獒市场早已不如当年 , 即便不提青海藏区遍地的流浪藏獒 , 就说这餐桌上的狗肉 , 都有不少是当年的藏獒养殖大户贡献的——因为害怕藏獒砸在手里 , 宁愿低价将其卖作食物 。
事实上 , 从2010年之后 , 市场上已然不乏对藏獒神话的批判与驳斥 , 2011年 , 梁宏达的《老梁故事汇》中 , 曾经出过一起针对藏獒的节目 , 他说道 , 藏獒其实并没有那么神 , 坊间传说“一獒战三虎 , 三獒沉航母 , 五獒斗上帝 , 十獒创世纪” , 可这把藏獒牵到一头牦牛面前 , 藏獒未必搏得过 。
至于“一生只认一个主人”并不是因为藏獒忠诚 , 而是因为智商低 , 随着神话被吹破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愿意为藏獒买单 。

像是可以被随意丢弃的宠物狗一样 , 一旦失去了“神犬”的威名 , 藏獒的遇冷 , 其实是可以想象的 。
“眼看他起高楼 , 眼看他楼塌了” , 与人类的新鲜劲儿比起来 , 任何东西都可以显得不那么重要 , 赋予藏獒超乎它自身价值的 , 是人类 , 让它转瞬之间沦为丧家之犬的 , 比起这个必然的衰弱过程 , 藏獒在其中的遭遇 , 似乎更值得玩味 。
当年藏獒市场火爆时 , 曾有媒体爆料 , 为了保持藏獒在拍卖会上威风凛凛的模样 , 很多饲主会在藏獒生长期 , 给它套上婴儿的围嘴 , 喂给它流质的奶渣 , 除了增加营养之外 , 还会给体型偏胖的藏獒安排跑步训练 。

说是训练 , 其实就是强制将藏獒放到跑步机上 。 更有甚者 , 干脆做出了挑战人性底线的事情 , 比如给藏獒做“医美” , 脸部没有那么饱满的 , 直接为其注射硅胶 , 手术的粗糙 , 加上后期保养不力 , 很多藏獒干脆死在了这个环节 。
与藏獒经受的苦难相反的 , 是这个阶段中 , 它每况愈下的名声 。
从东方神犬 , 成为媒体口中“凶猛伤人”的野兽 , 很多新闻都曾报道过藏獒伤人的事例 , 但在藏獒市场兴起之初 , “勇猛”、“强悍”恰恰也是用来做噱头的点 , 此一时彼一时 , 当初成为万千人心头好的藏獒 , 如今因为同一个原因遭到嫌弃 。

更为令人无奈的是 , 藏獒由于体型庞大 , 饲养需要花的代价也非常大 , 据牧民们介绍 , 一只70公斤左右的藏獒 , 每天需要吃掉300到400元的粮 , 每月的花费达到了一万多元 , 养一只藏獒 , 相当于普通人背了一套房贷 。
从稀奇到遍地皆是 , 由神秘变得不神秘 , 藏獒也就逐渐失去了它身上的光环 , 失去神话光环的藏獒 , 似乎理所当然的 , 沦为了人们口中的食物 , 沦为了川藏线上成群的流浪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