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饺子|学厨时,师父叮嘱我:这3个多余的烹饪习惯,是做菜难吃的根源

文章图片



俗话说 , 不经厨子手 , 难得五味香 。
凭啥呀?厨子手上又没抹香油 , 怎么就得经他们手才能香呢?
这背地里的原因很简单 , 厨子为得这五味香 , 偷偷藏了一手 , 没被咱们发现 。
藏了一手什么呢?一手精湛的厨艺 , 一手宝贵的经验 , 和一手受益终身的优良习惯 。
说好的只藏一手的 , 这随便一说就藏三手了 。

从半路出家学徒 , 到毕业 , 到开店 , 再到现在 , 越是过得久了 , 就越觉得厨师这一行难做 。
想混口饭吃当然不难 , 想出类拔萃的话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
学习烹饪 ,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没错 , 但体系内却由无数个不太相关的细节堆积起来 。
初始的话 , 只能靠死记硬背 , 真正入门了才会发现原来细节们也逃不开万有引力的定律 , 一环扣着一环 。
最近翻了翻学厨时的笔记 , 想起了师父以前对我的三个叮嘱 , 三个会影响厨艺进步的多余习惯 , 分享给朋友们 。

多余习惯一:随手倒掉“用过的油”
记得小时候 , 我对炒土豆丝这个菜有非常大的期盼 , 不是因为他时而脆爽 , 时而绵软的口感 , 也不是因为他酸甜咸鲜的味道 。
而且因为土豆丝盘底那点多余的油 , 吃到最后 , 用手上只剩一两口的馒头一蘸 , 塞到嘴里 , 那种满口留香的感觉 , 是任何肉类都给不了的 。
因为好奇 , 也是因为无知 , 我曾经尝试过用馒头直接蘸生油的吃法 , 不出您所料 , 入口就吐了 。
为什么只有土豆丝里的油才能蘸馒头呢?对于当时的我 , 这简直就是个世纪难题 。

还是学厨以后 , 我师父老痞厨特意叮嘱过我一次 , 说用过的油别轻易倒掉 , 某些场合下 , 是香味的关键 。
之前的文章里时常提到 , 酯类物质比较稳定 , 挥发性很弱 。
换句话说 , 油并不香 。
那油香从哪里来?油脂本身携带的香味物质 , 和热油作用下 , 食材被激发的香味 , 被我们误认为是“油香” 。

理论原理是基础 , 灵活应用到实际才是关键 。
那既然油香的原理是这样 , 怎么堆积香味呢?
炝锅 , 这是最简单的堆香味办法 。
用热油 , 激发葱姜蒜 , 花椒 , 辣椒的香味 , 出走一部分满足嗅觉 , 留下一部分融入油里 , 包裹在每块食材上 , 迎合味觉 。
还是以炝锅为例 ,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 , 再看一下 。
如果有道菜 , 叫炒大葱 , 那吃完大葱后 , 盘子里剩下的油是不是就是葱油?
如果我把这些葱油收集起来 , 下次做菜的时候用 , 不用葱炝锅 , 就自带葱香味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