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舌尖上的徽州--祁门特产美食介绍

包子|舌尖上的徽州--祁门特产美食介绍

文章图片

包子|舌尖上的徽州--祁门特产美食介绍

文章图片

包子|舌尖上的徽州--祁门特产美食介绍

文章图片

包子|舌尖上的徽州--祁门特产美食介绍


祁门县是安徽的南大门 , 属古徽州“一府六县” , 建县于唐永泰二年(766年) 。 因城东北有祁山 , 西南有阊门而得名 , 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 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 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 , 是“中国红茶之乡” 。
祁门中和汤
中和汤是祁家地道的特色菜肴 , 每年在设宴时 , 必有中和汤 , 这是桌子上的第一道菜肴 。
千层锅

祁门山区有一种名为“千层锅”的美食 。 大部分食材都是用当地的食材堆砌而成 , 放在一只大铁锅里 , 用大火炖至熟透 , 然后将其倒入平底锅中 。 最上面的一道大块的卤肉 , 肉质肥美 , 不油腻 , 四周是一块块的肉丸 , 下面是油炸的豆腐、风干的野味、鲜嫩的竹笋和各种山珍海味 , 再下面则是香喷喷的干菜和米粉 。 一层一吃 , 各不相同 , 各具特色 , 新鲜可口 , 配料丰富 , 可当做菜亦可当做饭 。
蕨粉圆子

蕨粉圆子的制作也很讲究 , 首先要用大铁锅把蕨粉用小火翻炒 , 使之变得干透(蒸的时候不会有生面粉) , 将猪肉(肥精合适)、豆干(主要用五香干)、香菇、冬笋、虾米等料剁碎 , 倒入细盐、味精等调料 , 倒入爆炒的蕨粉中搅拌 , 倒入少许清水搅拌成的浆糊 , 再轻轻揉捏成圆形(比乒乓球大) , 放在蒸笼内 , 用蒸笼蒸熟 。 其味鲜软 , 入口即化 , 有时候加入葱花、大蒜等调料 , 浇上一层猪油 , 更是鲜美无比 。
鱼咬羊

徽州著名的菜肴 , 是将羊肉放进鱼腹中 , 然后用密封的方式烹饪 。
相传清朝徽州府的一位农夫 , 带着四头山羊 , 坐着一艘渡河的渡轮 , 因为车厢狭小 , 一不小心就将一头成年的山羊推到了河中 , 那头山羊根本就不会游泳 , 在河面上扑腾了几下后 , 就掉到了水里面 。 因为羊的落水 , 吸引了不少的鱼类 , 待到羊潜到水下 , 它们就一窝蜂地涌上来 , 争吃羊肉 。 恰好 , 一名渔夫开着一艘小型渔船路过 , 看到这么多游动的鱼儿 , 大喜过望 , 连忙收起了渔网 。 出乎他意料的是 , 这些鱼不象平时那么活泼 , 反而老老实实地待在网中 , 等渔民将网子拉到岸边 , 带回家中 , 发现这条大鱼格外沉重 , 便用小刀将一条鱼剖开 , 只见鱼腹中全是羊肉 。
渔夫们觉得很新鲜 。 将这条大鱼清洗干净 , 炖了起来 。 这样做的鱼儿 , 肉质香脆 , 不腥臊 , 味道独特 。 后来 , 一些本地的美食爱好者也尝试着做了这种味道不错的菜肴 , 从此 , 当地人就把这种食物叫做“鱼咬羊” 。 时间长了 , 就成为了一种著名的徽菜 。
祁门臭鳜鱼

臭鳜鱼又叫“桶鱼” , 是祁门有名的一道美食 , 不光是大部分的祁门人 , 就连外地来的人 , 在尝过之后 , 都会对这道菜肴赞不绝口 。
抗日战争之前 , 安庆是安徽省会 , 那时祁、安还没有通车 。 出了祁门城的北门 , 过胥岭 , 大坦 , 大洪岭 , 这条道路绵延百余公里 , 每日往来的客商都是络绎不绝 。 从祁门到省会的茶叶、土特产、市里的生活必需品、河里的新鲜海鲜 , 都要人工运输 , 一次往返需要六、七天的时间 。 由于祁人喜欢吃鳜鱼 , 所以新鲜的鳜鱼是最常见的 。 一年的端午节 , 一位商贾在贵池边卖了一批新鲜的鳜鱼 , 用一只大桶装满 , 运到了祁市的一间客栈 。 店主要买他的鱼去吃 , 但因为天气炎热 , 鱼在桶里呆的太久 , 已经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 , 商人都快哭了 。 老板看他憨厚 , 便多加了些姜、辣等佐料 , 自己煮 , 那知竟有一种比鲜鱼更加鲜美的滋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