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山珍海味随便吃,它才是中国最有福气的城市( 三 )





▲2021年的第一批福州(含平潭)闽菜保护名录中 , 鱼丸便排在风味小吃的第一位 。 (摄影 | 城市穿梭客)蛏子、虾米、蛤蜊、扇贝等一众小海鲜 , 则在风吹日晒里 , 揉进了时间的力量 , 化身海鲜干货 。 福州人做一碗面一碗汤 , 总少不了放它们进去 , 比之鲜活海味 , 更显滋味悠长 。 蟛蜞酱、虾油等福州人特有的家常味道 , 是如生抽一样的调味品 , 更是对海鲜的升华 。



▲虾油制作不易 , 好的虾油要酿造至少三年 。 (摄影 | 城市穿梭客)
在老福州眼里 , 盐巴只有咸 , 唯有虾油才是鲜 , 虾油又称鱼露 , 用小鱼小虾集中发酵提炼 , 要至少酿造三年 , 整瓶虾油看起来黝黑 , 倒出来却是澄澈透明 , 质地犹如琥珀 。 一盘简简单单的白灼虾 , 剥皮后配一碟虾油 , 真可以说是鲜上加鲜掉眉毛了!



▲福州小吃的代表之一鱼丸 , 便可用虾油调味增鲜 。 (摄影 | 李艺爽)
上到宴席大菜 , 下至三餐调味 , 福州人吃海 , 食材、技法、调味三位一体 。 不过 , “海味”只是福州菜的底色 。 若是放眼福建省沿海 , 处处都是海岸蜿蜒 , 擅长海味调制 , 但福州菜能成为闽菜的主流 , 靠的可远不止是海味 。

山海通达是福州 , 海纳百“味”是江湖海 , 不止于丰盈的物产 , 还在于一种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 。 从汉代始 , 福州就是八闽首邑 , 基本未变 。 她兼具行政地位之重、交通之便利、商贸之活跃 , 以及人流红利 。 多方因素 , 让福州菜广纳四方风物 , 地位集大成于闽菜 , 成为此菜系主流 。

▲跨山向海的大区位 , 让福州味道拥有无限可能 。 (摄影 | 欧阳泓略)
福州是中原移民、文化、风物融入福建的第一站 , 也是中国面朝海洋的重要窗口 。 粉面、番薯、红糟、茉莉……各色来客在福州“既来之 , 则安之” , 让这里的味道成为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千年“闽味”交响 。

从中原到世界 , 来了就是福州味道!郁达夫的《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开篇讲“福州的食品 , 向来就很为外省人所赏识” , 这里说的固然是物产的丰盈 , 但也得见福州菜五味调和的底色 。

▲福州海滨紫菜种植现场 。 海味是福州菜的重要一环 。 (摄影 | 王晓峰)
若自福州溯闽江而上 , 可通往浙江、江西 , 发达的内陆航运 , 让福州与中原的联系绵延不绝 , 山地的阻隔 , 又让福州成为顾祖禹笔下“兵家不争”的生活乐土 。 西晋末年 “衣冠南渡 , 八姓入闽” , 晚唐五代王审知兄弟入闽 , 两宋年间人口南迁……上至“苏杭雅菜”一类的烹饪艺术 , 下到面食等日常味道 , 随着人来人往 , 皆成为福州菜的养分 。

▲红糟是酿造红曲酒的副产品 , 图为酿酒师傅翻晒红曲 。 (图 | 视觉中国)
福州菜的“味道之魂”红糟 , 便是自中原而来 。 苏东坡的名句“夜倾闽酒赤如丹” , 说的是福州人爱的青红酒 。 此类酒要用到红曲 , 副产品则是红糟 。 中原、江南以糟酿菜的吃法久矣 , 但唯有福州人将这种红糟化腐朽为神奇 , 十样福州菜 , 半壁风味在于红糟 。 其实 , 每一种福州的本地好食 , 细细品去 , 都能尝到福州源承中原 , 氤氲千年的历史韵味 。


▲福州味道底蕴深厚 , 名菜众多 。 (供图 | 福州文旅)酥软可口 , 最适合配红糟肉的“光饼” , 与北方烧饼可称兄弟 , 传说是由山东人戚继光入闽抗倭时发明;细如丝、长如线的“线面”早在唐末就传入福州 , 宋时黄庭坚称其“汤饼一杯银线乱 , 蒌蒿如箸玉簪横” , 而在福州人的传说里 , 它还有一个更为浪漫的意象——九天玄女从天上织下的丝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