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重阳节为什么要吃糕?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三 )



宋室南迁后 , 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 糕团也逐渐分了南北 。 北方糕团 , 通常是小麦和黄米的天下 , 即便使用糯米 , 也多半是蒸熟后打制 , 如北京的艾窝窝、山西的黄米糕 , 颗粒感十足;南方糕团 , 除了糯米唱主角 , 更要舂成细粉再蒸 , 让糕团软而粘糯 , 细腻如江南之雨 。

这糕团 , 马虎不得 。 就说这水磨年糕 , 要先将脱壳的糯米磨成细粉 , 再细细地筛去杂质;米粉入模蒸熟 , 接着要舂制、踩踏 , 让它变成无比硬实的“年糕砖”;最后切割、整形 , 一块块白嫩光洁又形制统一的水磨年糕就诞生了 。

这糕团 , 讲究时令 。 江南人崇尚“不时不食” , 美味总在特定季节才出现 。 糕团虽一年四季皆有 , 但当地人只取当季最新鲜的食材 , 做最贴合时令的糕团;所以 , 它的种类颇多 , 一年吃到头都不重样 。

我们当地有首顺口溜:正月十五闹元宵 , 二月初二撑腰糕;草长莺飞清明时 , 则有青团踏青早;四月十四神仙糕 , 五月初五端午粽;立夏绿豆糕 , 中秋吃月饼 , 九九少不了重阳糕;十月萝卜团 , 十一冬至糕 , 十二桂花糖年糕 。

这糕团 , 在江南除了抚慰舌尖 , 还要讨口彩之福 。 例如 , 婴儿出生或初次剃头 , 要送云片糕 , 象征祥云片片;老人祝寿 , 要送寿糕、寿桃;婚宴喜庆 , 送枣泥拉糕、山楂甜糕 , 象征红红火火、甜甜蜜蜜;造屋架梁 , 送抛馒头、上梁糕 , 祈求家宅安康;高考出师 , 乔迁之喜 , 要送定胜糕 , 寓意旗开得胜……

著名的定胜糕 , 形状既像元宝 , 又像古建筑构件里的“定榫” 。 它原为“定榫糕” , 是乔迁之喜的必备糕团;淡红色的糕体 , 由红曲粉天然着色 , 表皮是高贵的磨砂质地;它个头不大 , 松软之余是豆沙细腻的甜味 。 之所以改叫“定胜糕” , 是因南宋名将韩世忠吃了它打胜仗 , “榫”与“胜”又谐音 , 讨个好彩头;加上它看着喜庆 , 又是实打实的颜霸 , 叫“定胜糕”也实至名归 。

江南的秋天 , 一定是桂花味的 。 这些温婉小花被秋风一吹 , 桂香便悄咪咪地钻进鼻息 , 清可绝尘 , 浓能远溢 , 让人念念不忘 。 桂香甜蜜 , 一定要吃进肚子里 , 才不辜负这盈盈香气 。 因时而食的江南人 , 便把桂花揉进细腻的糕体 , 做成桂花糕 。

它的路人缘可太棒了 。 我曾问过对糕团不太了解的北方朋友 , 除了青团 , 能叫上名的多半还有桂花糕 。 用糯米粉、糖桂花和蜜糖混合蒸制 , 吃上一小口 , 就甜到人心坎里;偶尔嚼到一颗渍好的桂花粒 , 甚至会有一丝窃喜 。

也有“没花”的花型糕团 , 一身甜香的来碰瓷 , 就是要让你吃到 。 梅花糕 , 糕如其名 , 看上去就像一朵绽放的梅花 。 它起源于明代 , 色泽艳丽 , 一手就能捧起来;内里注满了豆沙、鲜肉等馅心 , 表面上还要洒满红绿丝、瓜子仁 , 还点缀着Q弹的小圆子 , 吃起来口感丰富得很 , 令人回味无穷 。

江南开春之际 , 总是冷飕飕的 。 在街边寻到卖梅花糕的铺子 , 等着雪白糕体从热腾腾的炉子里出来 , 手里握着锥形小筒 , 多种甜味沁入心脾 , 一股暖流便顺着食道到胃里 , 又甜又美 。

淡而无味的米 , 被江南人的巧手赋予了多姿多彩的生命 , 嘴边是饭 , 缸里是酒 , 还可以做糕团;无论甜咸干鲜 , 糕团顺着岁时节令、风雨气候 , 万般江南生活 , 都被它包藏入内 , 只需轻尝一口 , 便知水乡滋味 。

江南人民的乡愁 , 是糕团味的
糕团 , 就是用糯米裹起来的江南滋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