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东坡的美食菜谱,这个小城占一半( 三 )



▲苏轼一生行迹图 。 苏轼第一次离开家乡 , 是21岁进京应试 。 (制图|孙璐)在眉山 , 我们能目睹一个人、一个家族 , 如何与一座城市融为一体 。 街道、公园、学校、广场、小岛......眉山的任何角落 , 你都有可能看到苏轼的名号 , 一座座桥上刻满苏轼诗词 。 甚至因为苏轼曾被称为“苏学士”、被誉为“文曲星下凡”、死后谥“文忠公” , 所以眉山多了一条学士街、一条文星巷、一条文忠街 。
▲眉山的东坡印象水街(摄影|李琼)
有人调侃 , 眉山人就差把城市名改成东坡了 , 其实 , 眉山的中心城区 , 也就是原先的眉山县 , 如今就叫东坡区 , 眉山人对苏东坡的热爱可见一斑 。 不只是苏轼 , 眉山处处都有“三苏”的印记 。 三苏镇、三苏路......东坡湿地公园的颖滨桥 , 颖滨是苏辙的号;东坡岛上的老泉桥 , 老泉是苏洵的号 。
▲座落于眉山城西南纱縠行的三苏祠 。 (摄影|蔡静红)由苏家故宅改建的三苏祠 , 百余亩绿树葱茏 , 佳花满目 , 亭台楼阁 , 翠竹遍布 , 香火不断 , 那是千年以来人们尊崇三苏父子的情感凝聚 。 眉山人闲来无事 , 都会拿着小板凳 , 来这里晒晒太阳唠唠嗑 。 而高三学子在高考前两天 , 也会来这里拜拜 , 希望能像“三苏”一样高中 。

▲三苏祠里来拜拜 , 是眉山高三学子们的传统 。 (上图 摄影|蔡静红;下图 摄影|韩素兰)大概也是受三苏文化气息的影响 , 眉山人说话除了快 , 还格外具有古典文化底蕴 。 比如眉山话“我不搭你白了” , “搭白”一词古人常用 , 就是和对方聊天说话;“你到哪儿即?”“即”在古汉语中就是“到达”“接近”的意思 。 随便走进眉山一家饭店 , 菜单上必定少不了“东坡XX”的美食 。

? 左右滑动查看 ?▲东坡肉和东坡肘子 。 (图1 摄影|杨大文janvinyang , 图|图虫·创意;图2 摄影|linxingzi666 , 图|汇图网)紧致莹润、弹软爽口的东坡肘子 , 早已名声在外;本地的江团鱼配上盐菜(冬尖) , 就是最常见的东坡鱼;猪肉剁碎灌进肠中 , 配以当地常见的香辛料 , 蒸熟后切片装盘 , 就是口感筋道、鲜辣相间的东坡香肠……肉类东坡菜吃多了容易腻?没关系 , 还有素的:松花蛋切块 , 淋上特制的酱汁 , 就是东坡松花蛋;眉山”万物皆可泡“ , 当地菜泡制一下 , 就是细韧耐嚼、回味悠长的东坡泡菜 , 还可以配上一份酥脆香甜、食而不腻的东坡饼;想喝酒 , 怎么能少了三苏酒……
▲眉山家家户户必备的泡菜坛子 。 (图|视觉中国)不只在书桌上、园林中 , 在餐桌上 , 我们也能望见东坡先生旷达闲适的身影 , 听见他的声音:“我的老家 , 巴适得很嘞 。 ”
泡公园泡古镇泡成四川的“斜杠青年”吃货苏东坡大概很难想象 , 当年他在家乡最爱吃的一道盐水萝卜 , 也可以征服中国走向世界 。 这就是眉山的第二张名片——中国泡菜之乡 。
“泡菜坛子”里的眉山 , 也是个“吃货”川渝泡菜坛子身形娇小 , 可眉山家家厨房里少不了 。 眉山泡菜走上规模化生产以后 , 经过近40年的发展 , 眉山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 , 以及世界级别的泡菜研发中心 。
▲眉山 , 泡菜坛子里“泡”出来的城市 。 (图|视觉中国)小小的泡菜成就了眉山的百亿大产业 , 年加工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 以及全四川省的一半以上 。 “北有寿光鲜销蔬菜 , 南有眉山加工泡菜” , 中国泡菜城和中国泡菜博物馆 , 展示着苏轼《菜羹赋》、《诗论》中记述的关于泡菜制作的法则 , 也彰显着眉山泡菜今天的地位和分量 。 眉山的另一张面孔 , 是四川的“柑橙王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