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为何高端餐饮中无中餐?老祖宗:地要大,20人餐交流要用电话( 二 )


他是怎么提高自己餐馆定位的呢?首先 , 制作寿司的所有食材必须要是最新鲜的 , 金枪鱼只选海鲜市场每天早上刚捕捞的那一批 , 制作寿司用的章鱼也必须在切割之前先按摩50分钟 , 为了保持手部的细腻和洁净 ,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只与女性握手 , 并且在工作之余都戴有手套保护 。 想要在小野二郎的寿司店用餐需要提前预约 , 因为他的寿司店只有区区十数个座位 。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还有非常严格的用餐规矩:客人必须在30分钟内用餐完成 , 否则就是对食物的不尊重…他还主张给男客和女客的寿司大小应该不一致 , 因为两者的食量和嘴巴大小不同 。
这么一套复杂的规矩下来 , 小野二郎被奉为“寿司界的天花板”、“真正尊重食物的艺术家” , 他的店也曾一度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餐馆 , 虽然现在已经撤销资格了 。
逼格上去了之后 , 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人均消费几千人民币是常事 , 他的目标客户自然不会是普通老百姓 , 必须要高级白领、甚至政要富商才有资格进入他的“美食殿堂”享受 。

(四)、国际上中餐没有走上高端有4点原因:
1、早期移民大多是为改善生活 , 并没有什么雄厚的资本 , 很多人靠餐饮创业 , 因此很难开设档次高的饭店 。 常常老板身兼数职 , 一天劳累下来 , 也就没有了创意的心情 。 翻来调去几个菜品;常年不变的简易装修风格;甚至也没有开拓当地客源的意愿 。
【中餐|为何高端餐饮中无中餐?老祖宗:地要大,20人餐交流要用电话】2、中餐讲究共享 , 大家围坐 , 所有菜品摆放中间 。 不同于西方的分餐制 , 在文化上并不为外国人所适应 。 又不太讲究餐具礼仪 , 所以被认为仪式感不强 。

3、中餐的烹饪方式往往会改变食材的样貌 , 按菜谱照片很难分辨食材的本来 。 加之名称翻译牵强 , 不易给出直观的判断 , 造成外国人点餐困难 。 外国人常点的几道菜恰恰反映了这个问题 , 比如翻译成sweat&sour pork 的咕咾肉(酱汁口味相当易懂) , 还有烧鸭roast duck(名称直观) 。 宫保鸡丁kong pao chicken(直译强化记忆) 。 而冗长多样的菜单正是最困扰他们的问题 。
4、华人的聚餐讲求热闹的气氛 , 往往造成嘈杂的环境 。

(五)、中餐必须这样装掰才能走上高端 。
现在餐饮业越来越卷 , 能开十几年的小店 , 味道就算不是满分食物 , 也肯定是高分食物 , 差的早就卷没了从我有记忆到现在一直在我家附近屹立不倒的也就3家店
低端饮食——量大+口味重+普遍
中端饮食——装饰+口味+不怎么普遍
高端饮食——仪式感+天价+独一无二
我觉得说白了就是中餐学不会装掰 , 别的不说 , 就光卖相 , 就学不到西餐那种装掰装到骨子里的感觉 。
你看日料就很擅长装掰 , 日料在国际上就比混的中餐好 ,
但只作为食物来讲 , 我真不觉得日料比中餐的水平高 。
其实中餐也有高级餐厅 , 不是那种中餐日做的 , 比如广州高德就有一家 , 做川菜的 , 一道开水白菜卖2000多(其实就是汤汁浇白菜 , 贵的是汤汁 , 因为用的各种山珍海味熬出来的汤) 。

把菜的分量减少 , 直到只有10分之一的量 , 就高级了 , 哦 , 还得换个盘子 , 盘子得有小半个桌子那么大 , 就完成了!如果不行 , 就切几朵萝卜花 , 没问题了吧 。
装掰学老祖宗就行了 , 分餐都是低档次的 , 要分席吃 。 20人吃饭起码搞个2000平的地方 , 50人吃饭头席的人跟末席的人说话要打电话 , 这多高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