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记忆中的家乡 , 是美丽的、热闹的 , 是令人回味的 , 是令人不舍的 。 家乡的一草一木 , 一花一物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 记忆推开了时光之门 , 当我们又回到那个农家小院 , 传统式的锅炉上冒着缕缕青烟 , 爸爸拎一箩筐洗净的冬叶 , 妹妹弄着精挑细选出来的糯米 , 妈妈坐在庭院的小桌上 , 把糯米轻轻地放进一个用冬叶精心做成的小窝里 , 然后包好 , 捆紧 。
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

这是每个土生土长的肇庆人深藏的记忆 。 虽然有的人离开了那个农家小院 , 但是耳畔依旧能听到那熟悉的水泼声 , 也能依稀看见熟悉的街道 , 闻到那沁人心脾的糯米香 。
肇庆的传统文化
肇庆 , 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 古称端州 。 位于广东省中西部 , 有岭南故都之誉 。
肇庆裹蒸粽是肇庆当地传统的食品和特产 , 以糯米、绿豆、猪肉为主要原料 , 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蒲草(咸水草)包扎而成 , 呈四角山包形 , 像埃及金字塔 , 以甘香软滑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 同时 ,裹蒸粽也是肇庆市的地理标志产品 。
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

什么地理标志产品呢?
地理标志产品 , 是指产自特定区域 , 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 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
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

裹蒸粽的历史渊源
一缕清香 , 一根草绳 , 包裹了传承千年的味道 。 裹蒸粽历史悠久 , 南北朝包裹蒸粽已成地域风俗 。
《南史》就曾记载南北朝齐明帝吃裹蒸粽趣事:“太宫进御食 。 有裹蒸 , 帝十字画之 , 曰:‘可片破之 , 余充晚食’ 。 ”裹蒸在南北朝已经成为皇帝喜爱的“贡品”、“御食” , 在当时已经颇为名贵 。 到了汉代 , 肇庆西江两岸居民就已经有了春节包裹蒸粽的习俗 , 一直沿袭至今 。
如今 , 肇庆裹蒸已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 , 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 , 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 。 由此可见 ,裹蒸与粽子不同 , 它并不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 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
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

据《南史》记载:“太官进御食 , 有裹蒸 , 帝十字画之 , 曰:‘可四片破之 , 余充晚食 。 ”这里讲的是南北朝齐明帝一段逸事:太官给皇帝送来肇庆产的裹蒸 , 他将其一分为四 , 先吃一半作午餐 , 留下一半晚上再食 。 肇庆产的裹蒸在当时已经成为“贡品”“御食” 。
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 , 家家尘甑裹蒸香” 。
传统|肇庆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

肇庆民间有句顺口溜:“外包冬叶三几片 , 糯米绿豆放里边 , 肥肉芝麻作肉馅 , 裹好扎牢蒸半天” 。 据说 , 这种传统已经沿袭了近2000年 , 体现了裹蒸 原汁原味的特点 。 肇庆裹蒸的加工制作发展至今 , 还保留着这种古老传统的手工制法 。 肇庆裹蒸除了传统糯米、绿豆、猪肉馅裹蒸外 , 已经有了黑糯米裹蒸、瑶柱裹蒸、菠箩裹蒸、豆沙裹蒸等新品种 。 至于传统肇庆裹蒸的馅料搭配 , 由于它更能体现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 , 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