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

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

作为一名90后 , 过年的美好记忆至今还停留在二十多年之前的农村 。 那个时候过年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有新衣服穿 , 意味着可以有吃不完的美食和大餐 。 更意味着可以赶大集、放鞭炮 。 每年只有年关的几个大集是最热闹的 。 那种人挤人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年味儿” 。

【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年前买过的新衣服放在床头上 , 每天都要翻看好几遍 。 但内心一直在默默的告诉自己 , 只有到了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才可以穿 。 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 煮肉、炸年货的香味随着除夕夜的临近 , 开始飘散在胡同的每一个角落 。
那个时候没有环境污染的顾虑 , 也没有所谓的“专家”的建议 , 鞭炮可以尽情的燃放 。 到了腊月的中旬 , 村里开始此起彼伏的出现一些鞭炮声 。 让这个往日寂静的小村子颇有几分年味儿 。 每年到了除夕的那一天 , 吃过中午饭大家就聚集在胡同口 , 每个家里陆陆续续的开始迫不及待的燃放自己的鞭炮 。 “鞭炮一响 , 黄金万两” , 谁家的鞭炮最响 , 谁家的烟花最亮 , 便是对这一年奋斗在外的自己收获的最大肯定 。

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们的感情也是纯粹的 , 没有现在商业化的气息 , 只有人们对于这一年到头阖家团圆的殷切的期盼 。 电视也没有几个电台 , 滋滋啦啦的电视响声是那个时候的标配 。 调试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了春晚倒计时的钟声 。 那个时候的春晚大多是好几家子人凑到一起共同感受春晚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 。
然而现在的春节仿佛没有了二十多年前的美好 , 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 如今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的时代 ,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期盼 。 当年在邻居家看到的好吃的东西让自己垂涎三尺 , 现在已经天天都能吃到 。

商业的发达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让原本就不大的村子只剩下了老幼妇孺在家生活 。 大部分的家庭都举家搬迁至不远的县城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求学或者打工 , 好多人都已经定居在教育水平更高 , 医疗更加发达的城市中心 。 只有到了除夕的前一天才陆陆续续的踏上回家的路 。
老人们有句俗语“小孩小孩你别馋 , 过了腊八就是年” , 这句俗语体现了大家对于年的深切期待 。 然而现在只有到了除夕的那一天才真正的算是过年 。 过了初一拜完了年 , 甚至都来不及和亲戚朋友告别 , 好多人就已经踏上了回归市中心的路程 。 这并不是大家对于亲情的漠视 , 而是生活所迫而已 。

最近几年各地开始禁放烟花爆竹 , 更是剥夺了民间最后的一丝年味儿 。 我们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消失在了一纸公告中 。 人民日报曾经点评过关于禁放烟花爆竹“懒政逻辑不可要 , 百姓需要传统的快乐 。 ”那这到底是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还是对环境污染的保护 , 自有广大老百姓去点评 。
经济在发展 ,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 娱乐行业、智能产品也越来越发达 。 人们对于欢乐的定义也越来越高 , 对娱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 以前一个简单朴素的小品就能让大家笑的前仰后合 。 然而现在一个小品 , 一个相声却不如一个几十秒的短视频带来的笑点来的更加直接 。 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 , 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 , 当然也有可能是传统文化的没落以及现代科技对人们思想的一种腐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