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冬至已过 , 正式进入腊月 。 时间过得可真快 , 几乎就是眨个眼的工夫 , 2022年就悄然而过 , 要不了多久 , 分散各地的人们 , 都将打点行装 , 匆匆赶往家的方向 。 得意也好 , 失落也罢 , 终将回家过年 , 毕竟 , 老话说得好——有钱无钱 , 回家过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现代人对于“过年”似乎没有多少渴望 , 但在80年代的乡下老家 , 人们对于“过年” , 总是充满期待 , 小孩如此 , 忙碌了一整年的大人 , 同样如此 。 虽说“小孩盼过年 , 大人盼种田” , 但大人依旧希望能够在一整年的忙碌后 , 利用过年的时机 , 轻松愉悦一番 , 好生修养一下 。
一进入腊月 , 从田间闲下来的农人就开始忙活 , 为年货而准备 。 豆腐是必需品 , 无论是待客还是自用 , 豆制品总是少不了 。 趁着天气晴好 , 各家主妇开始淘洗黄豆 , 自家种的黄豆 , 细小砂石以及干瘪次品必须淘出来 , 以保证豆腐的上乘质量 。 豆腐坊早已热闹喧天 , 人们排着队 , 相互询问着年货的准备情况 , 闲聊着生活日常 。
过年期间的鱼肉 , 更是不能少 。 哪怕平日再怎么节衣缩食 , 过年的鱼肉一定要提前准备 。 80年代的农村 , 鱼肉的来源其实很单一 , 但却方便 。 到年底了 , 很多农家都会宰杀大肥猪 , 自家留一些 , 其它的都卖给村人过年 。 腊月间 ,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猪的嚎叫 , 响彻整个村庄 , 农人开心围观 , 高高兴兴地买肉过年 。
至于鱼 , 那就不用花钱了 。 那时 , 乡村还没有个人养鱼一说 , 村里的几口水塘 , 归大队所有 , 每年春上 , 都会放养鱼苗 , 到年底了 , 老少齐出动 , 村人齐动手 , 拉网打鱼 。 捕上来的鱼 , 以家庭为单位 , 分到每家每户 。
鱼、肉都回来了 , 各家主妇随即开始忙活 , 留一部分作为过年期间的新鲜菜 , 另一部分 , 则被用来腌制腊鱼、腊肉 , 要不了几天 , 各家各户的门前 , 就挂满了鱼、肉 , 空气中都飘散着一股浓郁的香味 。 很多家庭 , 还会在这个时候杀上几只自家养的鸡鸭 , 做几只腊鸡或腊鸭改善过年期间的口味 , 这些鸡、鸭 , 平日可是舍不得的 , 家里的日常开销全靠它们下蛋换钱 。
年未至 , 年味却早已飘散开来 。 临近大年三十 , 各家的土灶早已燃起 , 炒制各类过年“零食” , 说是“零食” , 其实简单得很 , 无非是自家产的农产品 , 比如花生、红苕片……“零食”炒过 , 重头戏上场 , 自家做的丸子、肉糕等 , 蒸的蒸 , 炸的炸 , 煮的煮 , 都得提前准备妥当 , 过年时只需简单处理就可食用 。
大人们忙着准备过年的食物 , 小家伙们也不闲着 。 那时的农家 , 孩子多 , 基本上每家都有两三个孩子 , 甚至更多 。 小家伙们分工协作 , 开始打扫家里卫生 , 不管是高处还是低处 , 也不论是明面上的还是角落里 , 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 家里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 , 年终于来了 。 小家伙们早早地拿出对联 , 贴到大门上 。 记得那时的乡村 , 流传着一个关于贴对联的笑话 , 说是欠债的人家都贴得早 , 大门上贴上对联了 , 债权人就不会上门讨债 。 也不知这个笑话出自何人 , 源于何时 。
守岁必不可少 , 哪怕当时年幼的我们熬得不行 , 依旧强打精神坚守在电视机前 , 看春节大餐——春晚 。 对于节目 , 其实没什么期待 , 主要还是一碗猪脚汤 。 在老家 , 家家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炖一罐猪脚汤 , 且只能在转钟到了零点时刻才吃 。 清贫的日子里 , 平时哪能吃到这些 , 过年正好来一场饕餮盛宴 。
推荐阅读
- 窨井|传统工艺白酒为什么要用陶坛封存?
- 萝卜|冬天为什么要多吃萝卜,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 火锅|1.5万家火锅阵亡,设备回收公司却赚翻天,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 淮扬菜|为什么淮扬菜贵为国宴,在民间却很少有人买单?
- 火锅|陈皮食谱:轻奢陈皮汤底,畅享冬日火锅
- 蒜苗|为什么自助餐那么便宜?
- 泡面|为什么吃一包方便面吃不饱,两包还想吐?期待已久的答案来了
- 南瓜|有哪些瑰夏咖啡值得推荐?为什么同样是瑰夏,味道相差甚远?
- |为什么餐饮品牌也开始做私域了
- 火锅|这种餐具尽量少给孩子用,尤其是吃火锅的时候,用不对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