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河沿线最好吃的城,在山西?( 二 )





闻喜煮饼 , 从里到外的甜蜜 。
摄影/闫鑫
同样甜蜜的 , 芮城麻片也堪称一绝 。 《芮城县志》上记载说:“芮邑熬米糖 , 出商于秦晋豫者已殊不少 , 西达潼渭 , 南及巩洛 , 北逮降汾 , 颇获专利 。 ”清代时期 , 芮城麻片就已经走出山西 , 在陕西和河南等地赢得了不少“粉丝” 。 酥脆甜香 , 色如琥珀 , 麻片是熟面粉、芝麻和小米饴糖在高温中融合而成的芮城香甜 。



麻片外沾满了白芝麻 。
摄影/咖啡加点糖 , 图/图虫·创意
翻过中条山 , 山西稷山有“四宝” , 麻花饼子鸡蛋枣 。 据传稷山麻花诞生于隋代 , 堪称运城美食界的“老古董” , 既能当点心单吃 , 又可以成为小吃汤水的最佳CP 。
麻花作坊大多是夫妻经营 , 一边搓着麻花鞭子 , 一边扔进滚开的油锅 , 纤细修长的麻花翻滚几许 , 刚出锅时最最香 。 而相比来说 , 永济软麻花要短粗一些 , 松软香嫩很有嚼劲 , 也更讲究现炸现吃 。



在芮城陌南镇 , 夫妻正在小店里炸麻花 。
图/视觉中国
运城人做面食类的小吃、点心 , 可以是“轻声细语” , 也可以“很土很暴力” 。 垣曲炒祺、武乡炒指 , 有点类似河南济源的土馍 , 要用当地特有的白土来炒制 。 用火把滚炉中的过筛白土加热得滚烫 , 做好的面快加入土中 , 用铲子不停地翻炒 , 直到外焦内脆 。 别看人家外边土灰土灰的 , 吃起来清脆 , 还带着丝丝的甜意(“土味”甜点实锤了) 。

运城人爱面 , 更爱馍馍饼饼
山西南北都爱面食 , 相比于面条 , 运城人更爱馍和饼 。 点心也许只是生活的“甜蜜点缀” , 而馍馍饼饼却是运城人的生活味道 。


在运城新绛县 , 有人在给蒸好的老虎馍点红 。 图/视觉中国
从明代开始 , 稷山饼子就陪伴在稷山人的生活中 , 时而是圆形或三角形的油酥饼 , 时而是半圆形的葱花饼和麻辣饼 。 无论何种样子 , 外脆内嫩是不变的特色 。 至于夹肉、夹蛋还是夹青菜 , 还是单吃稷山饼子本身的酥香 , 个人有个人钟情的选择 。



稷山饼子夹肉夹蛋 , 很丰盛 。
摄影/闫鑫
半圆形的绛州锅盔 , 也是一个夹肉、夹蛋的好手 , 成了新绛人最爱的早餐之一 。 发面要用绛州醪糟作引子带来甘甜 , 饼外要粘上粒粒饱满的黑芝麻带来喷香 , 打锅盔的铁鏊子用生铁铸成为了受热均匀 , 小小的饼子从里到外都是一个“讲究” 。



绛州锅盔上有饱满的黑芝麻 。
摄影/李平安
在制作工具上动心思来达到受热均匀的 , 芮城石子饼算是最“奇” 。 因为制作历史甚至能追溯到远古时期 , 传说和尧帝有关 , 石子饼也被称作“远古华夏第一饼” 。 每年收麦之后 , 人们烤石子饼庆丰收 。 至于说 , 是椒盐的咸口 , 还是包了糖的甜口 , 都敌不过石头上翻烤出的麦香 。


晋南的石子饼 , 真的在石子里做哦 。 图/汇图网
在运城人的生活中 , 馍馍饼饼早已超越了单纯食物的存在 , 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 在大大小小的节庆习俗中 , 闻喜花馍为当地人的生活注入一种文化标签 , 仿佛缺了它 , 生活就会不完整 。 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乔迁花馍……闻喜有个花馍宇宙 。



运城闻喜 , 祖孙二人在制做花馍 。

图/视觉中国
闻喜、夏县等地 , 人们在清明节时还会拿着枣蛋馍祭奠逝去的亲人 。 滚枣蛋馍是孩子们的“权利” , 祭奠的枣蛋馍在坟前滚过后就可以吃了 , 还能得到先人的祝福 。 滚着滚着 , 孩子长大成家也有了孩子 , 这个“权利”就这样在先人面前一代一代传承了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