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三联美食
『肇周路209号 , 这是耳光馄饨原来的地址 , 从1997年做到2016年 。 搬进正经店面 , 挂上注册过的招牌后 , 潘国仙还是站在案桌边包馄饨 。 那个一捏一卷的动作做了得有多少次?难以计数 , 只知道生意好的时候 , 一晚上能卖出3000只 , “耳光馄饨”的名气像它的名字一样响亮 。 』
记者/ 驳静
摄影 /张雷
写在招牌上的名字
“老板娘 , 我买两盒 , 多拿一包酱料没问题吧?”一个男人笑嘻嘻地过来问 , 不高 , 精瘦 , 穿花衬衫和短裤 。 潘国仙眼睛眯起来 , 口罩底下应当是在笑 , “就凭你这张老脸 , 还能有什么问题 。 ”男人得了一句骂 , 高高兴兴走了 。
这样过来贫两句嘴的肯定是老客人吧?“吃了20年了 。 ”潘国仙说 , “厨房酱料都是给到他的 , 哪里用问 。 ”老客人总是这样的 , 太熟悉了 , 找个由头跟老板娘搭两句话再走才是日常 。
潘国仙快60岁了 , 头发乌黑 , 素面朝天 , 但能看出年轻时的秀丽 。 唯一的装饰是手腕上的银镯子 , 后来买了金项链 , 才隐隐有一点老板娘的气势 。 与客人开句玩笑 , 是她少有的宽松的停顿 , 除此之外 , 她一直都在闷头干活儿 。
▲潘国仙和她的员工们(张雷 摄)
“耳光馄饨”这个名字今天在上海算得上响当当 , 到今天 , 潘国仙会在电话里学着说自己是“创始人”了 , 毕竟 , 她的名字就写在招牌上 。
不过出人意料 , 这位“创始人”从来没丢掉过手里的活计 , 没有抱起胳膊当老板 。 还是20多年前的朴素想法 , “不要空出手来” , 一年365天 , 只有到春节休息3周 , 其余时间每天都到店里 , 一到手就不会停 , 总有活干 , 主要是包馄饨 。 店里每天都要备料 , 当天包第二天要卖的馄饨 。 我们第一次去那天晚上 , 她从头到尾都站在案桌边包馄饨 , 后来得知 , 她们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7点 。 那天事有凑巧 , 100盒以上的生馄饨单子来了好几个 。 看上去 , 疫情后 , 生意恢复得不错 。
不过堂食的客人还是减了半 , 潘国仙把担忧消化在不停的劳作中 , 停了两个多月的亏损 , 只能抛在脑后 , 尽量不去想 。 包馄饨是两个人流水操作 , 一个往馄饨皮里填馅儿 , 一个接过来 , 对折、捏紧、顺势往后一翻 , 就成了 。 上海的馄饨铺子包法都有不同 , 她说 , 只有她们是这样包的 。 一个不锈钢盘 , 挤挤挨挨 , 正好放42个 。
▲潘国仙店里的馄饨刚好42个放一个不锈钢盘(张雷 摄)
老客人经常给她打电话订生馄饨 。 3月27日 , 她接到电话 , 客人语气急促 , 说留10盒生馄饨给她 。 “要那么多?”是个老客人 , 原来住在附近 , 这两年搬到浦东了 , 路过就会过来买两盒生馄饨带走 。 刚挂掉 , 又打过来 , 说要20盒吧 , 她表妹也要10盒 。 连续打了4通 , 最后一共要了500个馄饨 , 赶在午夜之前 , 开车来取走 。 封城的消息 , 潘国仙最早就是从客人订单里获悉的 。
推荐阅读
- 面包|逛上海豫园、城隍庙
- 馄饨|5天家常晚餐,都是时令蔬菜,简单健康,花钱不多吃着香
- 馄饨|全家爱吃的鲜肉馄饨,鲜香Q弹,咬一口爆汁,早餐吃它太幸福了
- 火锅|双榜第一!日翻台11轮,他用7天登顶上海滩
- 切糕|一位山东人来南京古镇玩,在路边点了一碗馄饨,结账时以为看花眼
- 排骨|夜宵不知道吃什么?可以试试这几款网红夜宵
- 馄饨|上海小破店,20年只卖一样饭,老板脾气大得吓人,客人边骂边排队
- |泸州夜宵一条街,这家烧烤店虽然价格小贵,但有三样菜品很有特点
- 剁椒|台湾没有手抓饼,温州没有大馄饨
- 四川省|上海一家三口来四川玩,到景区边上点了6个菜,结账时以为自己看花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