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20年 , 奈雪材料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3%、36.6%、37.9% 。 排在第二位的是员工成本 。 2018至2020年 , 员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3%、30%、30.1% 。 今年2月初 , 奈雪的茶公布2021年财报称亏损超1.35亿元 。
另一边 , 星巴克的产品和分销成本稳定保持在32%左右 。
瑞幸在此前迅速扩张的时期 , 以小鹿茶品牌在下沉市场大规模开店 , 但最终结果小鹿茶以失败告终 。
一面 , 新式茶饮纷纷降价 。 喜茶主要产品纷纷下调价格 , 并宣布今年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饮品;奈雪饮品价格也有所下降 , 仅有一款季节限定产品超过了30元 。
另一面 , 星巴克在4个月内两次涨价 , 瑞幸咖啡和Tims咖啡纷纷上调部分饮品价格 , 范围在1元~3元 。
价格涨跌背后是新式茶饮的自救与咖啡品牌的自傲 。
“咖啡品牌完成100亿融资只用了半年时间 , 而茶饮品牌完成100亿融资用了3年半时间 。 ”一业内人士表示 。 与新式茶饮相比 , 咖啡模式更轻、复制更快 , 且可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 。
成瘾性、长产品生命周期、标准化是咖啡行业的典型特征 。 对于习惯喝咖啡的人而言 , 咖啡是一个远比新式茶饮更为高频的饮品 。 星巴克引领的全自动咖啡机 , 使得单杯咖啡制作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 , 制作门槛远低于新式茶饮 。
根据德勤数据 ,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 , 仅为日本的3.21% , 美国的的2.74% 。 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新一代消费者对咖啡接受度提高 。 各路资本早已看到机会 , 纷纷杀入咖啡赛道 。
资本重塑咖啡行业
在中国咖啡进化之路上 , 总不可避免要提起瑞幸 。
瑞幸通过数字化点单和小店模式弱化了咖啡的社交属性 , 还通过烧钱补贴降低咖啡消费门槛 , 培养了咖啡消费习惯 , 凭一己之力在咖啡市场撕开一条口子 。
虽有瑞幸造假教训在前 , 但咖啡依然被认为是优质投资标的:增长空间大、用户粘性高、供应链成熟简单 。
瑞幸教育了整个咖啡行业 。 瑞幸奔赴纳斯达克敲钟前 , 许多资本界人士懊悔没看到潜力无限的咖啡市场 , 有人觉得此时入局还不算晚 。
“Manner、M stand、Nowwa、时萃SECRE等新一波咖啡品牌都在摸着瑞幸过河 。 ”一大消费赛道分析师表示 。
在瑞幸被曝出财务造假的8个月后 , 麦当劳宣布将投资25亿元打磨麦咖啡 , 定下3年开出4000家门店的目标 。
“我们只是想把瑞幸做过的事再做一遍 。 ”Zeeger coffee创始人苗壮告诉鞭牛士 , “瑞幸让很多原本不经常喝咖啡的人开始每天喝咖啡 , 我们就再让这些人喝上品质更好的平价精品咖啡” 。
苗壮称 , 他把咖啡当成产品来做 , 而不是像精品咖啡品牌那样去教育顾客 , 用户喜欢什么品类 , 卖得好 , 就迅速迭代 。 他们则以顾客的喜好为准 , 哪些口味卖得好 , 就迅速迭代产品 。 Zeeger Coffee首店2021年11月开业 , 两个月时间就做到了深圳美团咖啡外卖好评榜第一名 , 饿了么咖啡外卖月销量第一名 。
2021年 , 国内咖啡赛道发生约21起融资 , 融资总额超46亿元 。
“你知道2021年咖啡品牌注册了多少个么?”咖啡业内人士周晓(化名)告诉鞭牛士 , “8000个” 。
2022年 , 咖啡产业内卷加剧 。 VC资本、新式茶饮、消费巨头还有跃跃欲试的创业者 , 先后加入战局 。
咖啡的差异化与挑战
从今年初开始 , 来自咖啡界的新闻接连不断 。 包括但不限于连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美国咖啡品牌“蓝瓶咖啡”中国内地首店落户上海 , 开店排队5小时 , 黄牛价每杯150元;原麦山丘升级门店:卖咖啡、增设下午茶;中国邮政第一家咖啡店“邮局咖啡”落地厦门试运营;天津狗不理成立咖啡公司;旺旺全面布局咖啡领域 。
推荐阅读
- 海鱼|新加坡人比较喜欢的早餐,看起来颜值相当高,味道上也不错
- 鲘门|“等疫情好点,我要去水库新村吃一天!”
- 佛跳墙|#开始记日记#1861 回家吃寂川新菜 来盅佛跳墙补补
- 香椿|保存香椿不用腌,教你三招,从春天吃到冬天,久放口感也新鲜
- 豆浆|新疆美食篇:伊宁市的面肺子
- 大连|吃在大连-先喝汤再涮鱼,怎一个“鲜”字了得,这里竟然还有酱卤,不一样的搭配还挺新颖~
- 上海|除了“爱情神话”,上海还有工人新村妇女的日常生活
- 香椿|最新鲜的春天 居然就藏在益阳的菜市场里
- 销售范围|凉茶+新零售,古承真功夫凉茶售货机到底是什么
- 味道|每一口都是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