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焙死”的岩茶,从大红袍、水仙、到肉桂,能不能一眼看出来?( 二 )


除此外 , 将一泡焙火过头的岩茶倒进白瓷盖碗内 , 还时常能看到 , 盖碗内壁会沾上不少黑色细屑 。
烫壶温杯过后 , 素白的盖碗内壁上附着的细屑渣末 , 黑白二色分明 。
这些碎屑属于岩茶焙火过程产生的损耗 , 焙火过头 , 彻底焙焦的岩茶里 , 这些焦黑色的细屑数量相对会更多 。


《3》
二、焦糊味明显 。
私信里曾有人提问 , 岩茶闻起来有烟味正常吗 , 是不是焙死了 。
讲真 , 单凭烟味 , 不足以判断岩茶是否出现焙火败笔 。
刚下焙不久的新茶 , 因没有褪火的影响 , 闻起来也会有偏燥的烟味 。
但放上一段时间后 , 这股烟味就会自动淡去 。
而焙死的岩茶 , 可不止闻起来烟味浓重那么简单 , 还会出现焦糊味 。
闻起来就像烤面包、烤肉片时 , 将食材烤焦、烤糊之后 , 满厨房都是一股烟熏火燎的呛人气味 。
这股焦糊味 , 已经远远脱离岩茶的火功香范畴 。
闻起来丝毫不像焦糖香、烤瓜子香那般诱人 , 而是让人感觉很呛鼻、很刺激、不好闻 。
另外 , 顺便提醒一下 , 已经焙死的岩茶 , 内在茶味物质早已经严重受损 。
包括焦糖香在内 , 花香、果香、木质香等馥郁茶香 , 统统消失得无影踪 。
盖碗泡茶时 , 闻干茶、闻盖香、闻叶底 , 从头到尾都只剩下一股挥之难去的焦味与糊味!


《4》
三、“酱油汤”特征明显 。
酱油的颜色 , 大家都不会陌生 。 浓油赤酱是酱香、红烧菜系调味上色的好帮手 。
但喝岩茶时 , 茶汤也泡出“酱油汤”的颜色 , 就得警惕了 。
岩茶是半发酵茶 , 做青适中的大红袍、肉桂、水仙 , 茶汤不应过分发红 。
岩茶的标准汤色是橙黄明亮 , 虽说焙火足一些的茶 , 汤色会更深一些 , 但不论如何也不会变成酱油汤那么夸张 。

当一款岩茶泡出来的汤色“红到发黑” , 证明它被焙死的概率很高 。
尤其在茶汤接近“酱油汤”之余 , 汤水的清透程度还不理想 。
茶汤整体偏暗沉 , 光泽感略微逊色 。
将茶汤倒进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后 , 迎着光看去 , 看不到剔透玲珑的质感 。
相反是汤色偏暗 , 不清透 。
肉眼看着就已经让人没有多少“食欲” , 这样的茶肯定不宜多喝!


《5》
四、滋味重口 , 汤感极薄 。
前两年在试茶时 , 遇到某款铁罗汉 。
当时喝茶 , 可谓是印象深刻 。
只不过是难喝到登峰造极 , 令人过喉难忘 。
现在想起来 , 那泡铁罗汉的焙火肯定是有问题的 。
明显带有焙死、焙空的特征 , 茶汤泡开后 , 颜色偏暗 。
倒入杯中 , 小口饮入 , 只感觉刺激性很强 , 又煞口 , 又浓烈 。
茶汤入喉 , 苦味强劲 , 不到半分钟 , 整个嘴巴都是浓浓的苦味 。
另外 , 在如此重口味浓烈的茶味之余 , 汤感还醇 。
相反 , 当你在啜入茶汤时 , 只感觉汤感很薄 , 没有厚度 。
就像单纯喝一碗苦涩浓汤 , 难喝到不得了!

【大红袍|“焙死”的岩茶,从大红袍、水仙、到肉桂,能不能一眼看出来?】
《6》
五、叶底僵硬 , 没有弹性 。
已经焙死的岩茶 , 叶底是最容易暴露马脚的 。
因为焙焦、焙死的茶 , 条索失去了活性 。
在冲泡时 , 哪怕闷泡时间太久 , 僵硬的干茶条索依旧难以彻底舒展 。
即 , 泡不开 。
即便勉强泡开舒展五、六成之后 , 合盖时轻轻摁一下叶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