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都是烈酒,为什么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欢迎?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 二 )



这种粮食的酿造原材 , 让它们的度数都可以轻松登顶酒界 , 但后续的工艺却也有不同 , 比如伏特加在完成蒸馏后 , 就是高达95度的高度乙醇 , 酿酒师傅会用活性炭来去除杂质 。 待全部杂质被清除后 , 便就用蒸馏水来稀释 , 而这也是调控度数的工序 , 古时一般靠酿酒师来完成 , 现代则可以依仗机械 , 通过加入定量的蒸馏水 , 来让这些高度乙醇变成40至60度间的酒体 , 这也便是人们所喝“伏特加” 。 所以 , 伏特加的口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其实就是食用酒精 , 它的味道相当纯正 , 即不苦、不涩、不甜 。 当然 , 也正是这一特点 , 使伏特加成为调配鸡尾酒的最佳基酒 , 因为平淡的口味 , 使它不会对整杯鸡尾酒造成味道上的影响 。

然而 , 东方白酒就不是这样的工艺了 , 白酒不仅要蒸馏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流程 , 那就是制曲 , 即制作酒曲 。 在生物学层面来看 , 酒曲其实就是发霉的粮食 , 毕竟 , 酒曲的制作过程就是把白米煮熟 , 再将曲霉放入其中并加以保温 , 待米饭上长出菌丝 , 酒曲便也制作完成了 。 有了这种菌群酒曲的加成 , 使得中国白酒的味道变得极为丰富 , 而不是伏特加那般平淡 。 这主要是因为 , 酒曲中的菌群会将蛋白质分解成醇类和醛类 , 在此之后 , 醇类又会进一步发生酯化反应 , 产生出带有香味的脂类 。

如此一来 , 便就有了人们常说的醇香酒味 , 这是中国人评判白酒的标准之一 , 但对于西方人而言 , 却也是“难喝”的源头 。 要知道 , 很多西方酒迷在喝惯了伏特加这类烈酒后 , 能够锻炼出的仅仅只是酒量 , 可味蕾方面对于酒精刺激的耐受力仍然很弱 。 毕竟 , 正如前文所言 , 伏特加的口味是很“平淡”的 , 而源于这种无刺激的口感 , 不少外国人在喝白酒时 , 便会选择端起瓶子“吞吞”直喝 , 十分流畅 。 但这一点在中国白酒上是行不通的 , 中国酒迷在喝白酒时 , 不仅要有一定的酒量 , 还要有充足的味蕾耐受力 , 以此来承受白酒的“辣”味 。

对此 , 我国古代甚至还有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感觉 , 即“吃香喝辣” , 这个词中能够喝进去的“辣” , 指代的就是白酒 。 因此 , 我们便能看到外国人在喝白酒时 , 总会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神色 , 这其实就是承受不住酒辣的缘故 。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滑稽 , 但在这件事背后 , 映射出的是中国白酒在西方难以推广的窘迫 。 按照现有的数据来看 , 我国白酒的年产量占到了全球烈酒量的40% , 可谓是遥遥领先 ,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不足8%的市场份额 。

这意味着 , 绝大多数的白酒其实都是由本国人来消费的 。 而且 , 就那可怜的8%的国外市场份额 , 还主要是依托国外华人和华裔来支撑 , 若是缺少了这个群体的支持 , 那中国白酒在国外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 当然 , 除去口味和酿造工艺外 , 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的原因 , 还在于它的喝法十分局限 。 就像前文提到的 , 西方人饮酒注重的是酒本身 , 为此 , 他们还创造出鸡尾酒这种调和式的喝法 。 但众所周知 , 除了一些小众的品酒会外 , 国内喝白酒往往都是极为豪爽的 , 就像古词“觥筹交错”说的那样 , 尽是杯子碰撞和欢庆之声 。 显然 , 这与西方人的饮酒模式是冲突的 , 毕竟 , 西方人并不擅长如此痛饮辣酒 , 所以 , 白酒在西方社会中 , 自然就受到了旁落 。

【杜康|都是烈酒,为什么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欢迎?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不过 , 随着全球中国化的趋势到来 , 相信酒文化也会在世界范围内遍布 , 届时 , 中国白酒自然也会逐步被世人所接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