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清香型白酒的制作方法( 二 )


蒸料时 , 红糁顶部也可覆盖辅料 , 一起清蒸 , 辅料清蒸时间不得少于30min , 清蒸后的的辅料 , 应单独存放 , 尽量当天用完 。

四、加水、扬冷、加曲
蒸后的红糁应趁热出甑并摊成长方形 , 泼入原料量30%左右的冷水(最好为18~20℃的井水) , 使原料颗粒分散 , 进一步吸水 。 随后翻拌 , 通风凉渣 , 一般冬季降温到比入缸温度高2~3℃即可、其他季节散冷到与入缸温度一样就可下曲 。
下曲温度的高低影响曲酒的发酵 , 加曲温度过低 , 发酵缓慢;过高 , 发酵升温过快 , 醅子容易生酸 。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天 , 料温不易下降 , 翻拌扬凉时间又长 , 次数过多 , 使杂菌有机可乘 , 在发酵时易于产酸 , 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 根据经验 , 加曲温度一般控制如下:春季20~22℃ , 夏季20~25℃ , 秋季23~25℃ , 冬季25~28℃ 。
加曲量的大小 , 关系到酒的出率和质量 , 应严格控制 。 用曲过多 , 既增加成本和粮耗 , 还会使醅子发酵升温加快 , 引起酸败 , 也会使有害副产物的含量增多 , 以致使酒味变得粗糙 , 造成酒质下降 。 用曲过少 , 有可能出现发酵困难、迟缓 , 顶温不足 , 发酵不彻底 , 影响出酒率 。 加曲量一般为原料量的9~11%左右 , 可根据季节、发酵周期等加以调节 。
五、大渣入缸发酵
典型的清香型大曲酒是采用地缸发酵的 。 地缸系陶缸 , 埋入地下 , 缸口与地面相平 。 渣子入缸前 , 应先清洗缸和缸盖 , 并用0.4%的花椒水洗刷缸的内壁 , 使缸内留下一种愉快的香气 。
大渣入缸时 , 主要控制入缸温度和入缸水分 , 而淀粉浓度和酸度等都是比较稳定的 , 因为大渣醅子是用纯粮发酵 , 不配酒糟 , 其入缸淀粉含量常达38%左右 , 但酸度较低 , 仅在0.2左右 。 这种高淀粉低酸度的条件 , 酒醅极易酸败 , 因此 , 更要坚持低温入缸 , 缓慢发酵 。 入缸温度常控制在11~18℃之间 , 比其他类型的曲酒要低 , 以保证酿出的酒清香纯正 。
入缸温度也应根据气温变化而加以调整 , 在山西地区 , 一般9~10月份的入缸温度以11~14℃为宜 , 11月份以后9~12℃为宜;寒冷季节 , 发酵室温约为2℃左右 , 地温6~8℃ , 入缸温度可提高到13~15℃;3~4月份气温和室温均已回升 , 入缸温度可降到8~12℃;5~6月份开始进入热季 , 入缸温度应尽量降低 , 最好比自然气温低1~2℃ 。

大渣入缸水分以53~54%为好 , 最高不超过54.5% 。 水分过少 , 醅子发干 , 发酵困难 , 水分过大 , 产酒较多 , 但因材料过湿 , 难以疏松 , 影响蒸酒 , 且酒味显得寡淡 。
大渣入缸后 , 缸顶要用石板盖严 , 再用清蒸过的小米壳封口 , 还可用稻壳保温 。 一般发酵期为21~28天 , 个别也有长达30余天的 。 发酵周期的长短 , 是与大曲的性能、原料粉碎度等有关 , 应该通过生产试验确定 。 在边糖化边发酵的过程中 , 应着重控制发酵温度的变化 , 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
六、出缸、蒸馏
发酵结束 , 将大渣酒醅挖出 , 拌入18~20%的填充料疏松 。 开始的馏出液为酒头 , 酒度在75%(V/V)以上 , 含有较多的低沸点物质 , 口味冲辣 , 应单独接取存放 , 可回入醅中重新发酵 , 摘取量为每甑1~2kg 。 酒头摘取要适量 , 取得太多 , 会使酒的口味平淡;接取太少 , 会使酒的口味暴辣 。 酒头以后的馏分为大渣酒 , 其酸、酯含量都较高 , 香味浓郁 。 当馏分酒度低于48.5%(V/V)时 , 开始截取酒尾 , 酒尾回入下轮复蒸 , 收尽酒精和高沸点的香味物质 。 流酒结束 , 敞口大汽排酸10min左右 。 蒸出的大渣酒 , 入库酒度控制在67%(V/V)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