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 胶东就有了用花饽饽来庆祝节日的记载 。
在胶东 , 每个女孩从小就要学会做花饽饽 。 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 , 花饽饽不存在如今的市场交易 , 只能是自家人在庆收祈福等场合需要时自己做 。
对胶东人来说 , 大花饽饽是“知时”的 。 到了清明节 , 大人用剪刀剪出一个燕子 , 让孩子们比着样子做大花饽饽 。 春天要做牡丹 , 夏天做荷花 , 每一个季节都有相对应的花样 。
一双巧手 , 把一个馒头做成了艺术品 。
顶配版大馒头 , 蒸出来的艺术品 , 馒头中的颜值担当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 真正顶级的美食向来只从食材作区分 。
在几乎所有的传统食品被放到工业化流水线复制的今天 , 胶东的花饽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 , 遵循着老酵母、山泉水、手工揉、木柴烧这些最古老的的工艺 。
传统的工艺保证了最真的味道 , 而现代的审美和养生理念使源于馒头的花饽饽绽放出新的生命 。
在色彩上 , 最传统的制作工艺遵循着和面、发面、揉面、捏面、雕刻、锅蒸、最后上色的流程 , 而胶东花饽饽手艺人在和面的同时已经完成了面的着色过程 。
当五彩斑斓的纯果蔬汁沁入面粉 , 揉捏出来的面团不仅仅是更营养、更健康 , 那更是大自然最好吃的色彩 。
在手法上 , 每一块面团都有自己的配料比重 。 手艺人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鸡蛋、牛奶、花生油、白糖 , 再将面团揉匀 , 几刀下去 , 将其切分成小面团 , 一一放到台秤上称重 , 这样蒸出来的大饽饽才比例匀称 , 松软可口 。
在形式上 , 今天的花饽饽已经脱离了裹腹这一原始需求 , 而是被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一代又一代地设计传承 , 将生肖、水果、花卉、富贵鱼等纷纷入画 , 共同描绘着百花齐放的新生活长卷 。
好汉歌有唱“喝了咱的酒 , 上下通气不咳嗽 。 ”胶东人说 , “吃了咱的花饽饽 , 花开富贵乐呵呵;吃了咱的花饽饽 , 福禄寿喜福多多 。 ”
实际上 , 普通的馒头5毛钱一个 , 没有附加值 , 一袋面粉加工成馒头销售出去 , 除去人工、水电、配送赚不了多少钱 。
但加工创意成花饽饽就不一样了 。 现在 , 胶东花饽饽已经做成了一个产业 , 起步价99元一个 , 199、299、398元都是常态 , 需要专门定制的、造型比较复杂的馒头价最高可达到3999元 。
用心做出来的花饽饽 , 怎样都好吃相对于开始商业化的花饽饽来说 , 我还是比较喜欢最纯粹的 , 家庭版的花饽饽 。 因为在跟着老妈学习做馒头的时候 , 她说过 , 用心做出来的花饽饽 , 怎样都好吃 。
“每当做一个细节 , 就有一种诚意在里面 , 对方会感受得到 。 ”在一次食品交易博览会上 , 小唠认识了小吴 。 这是个帅小伙 , 只有25岁 , 却是个地道的花饽饽手艺人 。
他最拿手的就是制作小动物 。 在他的揉捏下 , 每一块面团好像被注入了灵性 , 转眼间就变成了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 。
在工作台上 , 他随手拿过一个面团 , 就制作起小狮子来 。 无论是手法 , 还是技巧 , 都非常娴熟 。 一旁的大姨大妈们 , 都自愧不如 。
他在制作狮子时 , 使用的工具并不多 , 仅有一把小剪刀和几个小器具 。 我在一旁看着 , 就感觉像是一位大师在制作画卷 , 每一笔看似随意 , 却又蕴含丰富 。
只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 , 他就制作了两个小动物 , 栩栩如生 。 他的母亲告诉我 , 小吴并不是童子功 , 但是自从一年前他开始学习这项技能后 , 就显示出了超高的天赋 。
推荐阅读
- 寿眉|5克、100克、200克、350克,买白茶饼该买“大饼”还是“小饼”?
- 带鱼|买带鱼,“内行”遇到这3种,再便宜也不要,鱼贩:从不给家人吃
- 章鱼|用过就知道,这“8种东西”是不值得投入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 莲子|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新犹未还——“慈姑”与“山慈姑”咋区分
- 疯狂|麦当劳的“制服黑丝”女网红,把我看傻了
- 牛肉|秋季要“贴秋膘”,最该多吃这菜,解馋又开胃,再贵也值得!
- 蔬菜|零食之争遁于无形,学渣觊觎泡泡酸奶,学霸却垂涎“口水瓜子”!
- 辣椒|无论炖什么鱼,要记住“两种料”不能放,否则鱼又腥又难吃!
- 餐厅|馒头也可以做得像花一样好看,献给母亲的爱,照着做很简单
- 酱油|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