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 在我上学的路上时兴起了棚子饭馆 。 薄薄的铁皮焊接成房子模样 , 割个大口子做门 , 割几个小口子当窗 , 冬天里面围上一圈棉布充保暖 , 夏天取掉 , 春秋两季风沙大 , 支个深绿色的帐篷罩住棚子 , 号称大棚防护林 。
【羊肉|散文:羊肉馅饼】不知棚子饭馆的老板们需要什么手续方可在此开店 , 想来应是不怎么费事 。 这些老板 , 不管从面相还是穿着上看 , 多为生活所迫者或进城务工者 , 抱着铁饭碗的职工、眼高手低的游手好闲之辈 , 是吃不下这份苦头的 。
有过经历的人都知道 , 铁皮棚子仅能遮风挡雨 , 冬寒夏热最是难熬 。 寒冬腊月 , 哪怕你把炉火生得再旺 , 也驱赶不了身上的寒气 , 鼻子尖、耳朵、手指头永远都是通红 , 摸上去冰冰寒寒 , 冷气顺着缩的不能再缩的毛孔透身而入 , 以至于套着大厚棉鞋的脚 , 一整天都不得温暖 , 跺、磕成了习惯 。 炎炎夏日 , 棚子里像是处在火山边缘 , 不喷发 , 干热 。 毕竟是饭馆 , 老板不能光着脊背 , 脖子上常系一条毛巾 , 在汗水的浸润下暗暗发黄 , 费劲接个吊扇 , 无精打采的呼扇呼扇着 , 仅得头顶一小片的清凉 , 你要是发量厚都感觉不到 。 做菜做饭时更不用提 , 饭菜的热气一腾 , 仿若发怒的公牛对着你的脸喷气 , 不敢擦也不敢动 , 汗越抹越多 。
如此恶劣的环境 , 铁皮棚子依旧是一铺难求 。 此地位置绝佳 , 对面是橡胶总厂 , 当时生产红火;左边是小学和完中(初高中都有) , 学生成群;右手边拐个弯 , 毛纺厂冷冻厂黄磷厂任哪个皆为密集型产业;后边是居民区 , 平房楼房鳞次栉比 。 热闹的四周造就了消费人群 , 工人、居民、学生虽消费不高 , 却客源稳定 。 每到饭点 , 一溜棚子前人头攒动 , 干净卫生不怎么贵的饭食 , 令老板赚钱顾客方便 , 达成共赢 。
棚子饭馆最吸引我的是馅饼馆 。 馅饼馆的老板们相当讲究:头戴白帽 , 身披白围裙 , 胳膊套着白套袖 , 多是夫妻共同经营 。 饭馆没有菜单 , 老板能做什么 , 找张纸写上粘在墙上 , 一般有各种馅饼、凉菜、家常小炒和酒水 。 馅饼也不贵 , 猪肉馅一元钱一张 , 牛羊肉一块五一张 , 如我等小学生 , 一张馅饼一碗汤能吃到饱嗝连连 , 成年人两张馅饼 , 一杯白酒一个小凉菜吃到熨帖 。
限于当时的收入水平 , 馅饼馆在众多小饭馆里是高消费场所 , 打牙祭所在:家里来了客人 , 请到这里吃一顿也不算怠慢;工厂发了奖金 , 工友们凑钱吃几张馅饼喝顿小酒算是庆贺;学生们谁要有钱吃张馅饼 , 那绝对是校园里的高富帅 。
对于由坝上进城的我 , 馅饼馆里的羊肉馅饼当属第一 。 红嫩的羊肉馅儿剁到黏刀 , 胡萝卜大葱掺和进去 , 黄的红的白的绿的编织着我肚中馋虫的五彩梦境 , 将馅料包入面坨 , 擀扁 , 刷油 , “啪”的一声甩到锅口不深的烙饼锅 , 不消片刻 , 油香率先破局 , 面焦香紧随其后 , 若隐若现的羊肉香化为烟气氤氲四周 , 好比穿着蕾丝睡衣的美女隐约露出的沟壑 , 性感妖娆 。
可惜年纪不大的我不懂啥是性感 , 只是馋 。 每回路过馅饼馆 , 我尽可能的绕着走 , 无奈路能绕 , 香气绕不开 , 深深的呼吸一口 , 嗯 , 今儿羊肉新鲜 。
推荐阅读
- 豆腐|拌饭在家也能做,加自己喜欢的配菜,羊肉卷和煎鸡蛋,简单拌一拌
- 咖啡|羊头肉这样炒,好吃到停不下来
- 豆腐|葱爆羊肉,是一道大众清真风味菜肴,突出香嫩味浓的风味特色
- 食材|春天吃牛羊肉不如吃它,才15元钱1斤,炖上一锅滋补又馋人,太香了
- 葡萄酒|烤羊肉串,顺便把馕烤了,烤出来油滴上去加上肉一口咬下去太攒劲
- 羊肉|80、90后曾经的平价美食天堂,如今却惨被抛弃
- 羊肚菌|湘菜口味多种多样,非常开胃,也上得了台面
- 羊腿|豆腐被称为植物肉,日常豆腐的三种常见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
- 羊杂|春天,中老年人要少吃瓜子花生,常吃5种美食,好吃又营养
- 胡辣汤|牛肉胡辣汤小碗六块大碗八块,羊肉胡辣汤七块,不分大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