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白胖胖 , 四方方 , 一块一块摆桌上 。 能做菜 , 能做汤 , 常常吃它有营养” 这一则美食的谜语你猜到了吗?没错 , 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豆腐 。
我们知道黄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成豆浆 , 煮沸后再往豆浆里加入盐卤可以做成豆腐 。
做豆腐为什么要用盐卤呢?俗话说:卤水点豆腐 , 一物降一物 。 蛋白质是黄豆的主要成分 ,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在蛋白质的表面上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 , 由于这些对水的作用 , 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的胶体物质 , 使颗粒相互隔离 , 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
【豆腐|生活中的化学--卤水点豆腐】
由于盐卤是电解质溶液 , 点卤时 , 它们在水里会分成许多的小颗粒——正离子与负离子 , 由于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夺取了蛋白质的水膜 , 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 。
盐卤里主要是钙、镁等金属离子 , 它们会使蛋白质凝固 , 盐的正负离子抑制了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而引起的斥力 , 这样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 , 而颗粒相互凝聚成沉淀 。 这时 , 豆浆里就出现了许多白花花的豆腐脑了 , 再挤出水分 , 豆腐脑就变成豆腐了 。 有的豆腐作坊里用石膏点卤 , 也是一样的 。
关于豆腐的制作技术 , 西汉初期石磨是食物的重要加工器具 , 大豆不仅是平民备荒主要食物 , 也是贵族经常食用的谷物 , 淮河流域的农民己使用石制水磨 。 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 。 生活在豆类主产区的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说法不是凭空产生的 。
这时的豆腐是依靠煮沸后仅能得到“自淀”后生成的豆腐 , “自淀”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豆浆 , 保存在72℃左右的恒温中 , 经过八小时的沉淀作用之后 , 溶胶周围的水膜和负电性 , 便逐渐受到破坏和消失 , 豆蛋白以絮状物的形式沉淀下来 , 如果将沉淀物过滤 , 冲洗和挤压去水 , 就做成豆腐了 。 这是原始的自淀方法 。
到了宋代 , 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 。 泰安城里很多豆腐作坊 , 夜间全城磨轮辘辘 , 豆香四溢 。
在寇宗爽的《本草衍义》中就有提到豆腐的制作 。 在诗人苏轼的诗中有“煮豆为乳 , 脂为酥”的记载 , 注中说: “谓豆腐也” 。 到了元代 , 豆腐的制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 王祯在《农书》中讲:“大豆为济世之谷 … … 可做豆腐 , 酱料 。 ”郑允端在《豆腐》诗中说: “磨龙流玉乳 , 蒸煮结清泉 , 色比土酥净 , 香逾面髓坚 。 ”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木草纲目》中 , 关于豆腐的制法和凝固剂的选用有了详细的记载 。 点豆腐就是向豆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 使胶溶状态的豆浆在短时间内改变胶体的性质 , 凝成凝冻状态的凝胶 , 再把凝胶中大量的水挤压出去 , 物美价廉 , 营养丰富的豆腐也就制成了 。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 。 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都是豆腐的制品 , 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等是豆腐的发酵制品 , 都是我国传统的食品 。
内酯豆腐外表晶莹剔透 , 口感滑嫩 , 内酯豆腐滑嫩的奥妙是什么?
在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中 , 人们会使用盐卤、石膏来凝固豆腐 , 之后通过纱布与盒子摁压、挤出多余水分做出豆腐 。 内酯豆腐使用了一种叫做β-葡萄糖酸内酯的食品添加剂 , 使豆腐结构稳定、形态固化、便于塑形 。 这改变了卤水点豆腐的传统制作方法 , 提高了豆腐的保水率 , 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 , 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 , 适口性好 。
推荐阅读
- 牛肉|小二,切二斤肉来,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是啥肉?你知道吗
- 荞麦面|夏天,红烧豆腐这样做实在太下饭了,香嫩又入味,吃一次念念不忘
- 日本豆腐|进入中伏,建议大家,多吃5种“碱性食物”,消暑降火,营养美味
- 毛豆|万物皆可做刀~日本“铸刀狂魔”小哥将内裤、果冻、豆腐做成了刀
- 牛肉|西贝:一碗豆腐汤69,一个花卷33,是如何捕获消费者“芳心”的?
- 豆腐|来自神秘的湖北,会有什么美食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 豆腐|美味的内蒙小吃,有你喜欢的,来欣赏吧(七)
- 豆腐脑|凉拌洋葱怎么做更入味,学会这个做法,入味又开胃,夏天吃真过瘾
- 豆腐|夏日“祛湿健脾消暑”的甜品——择子豆腐,Q弹爽滑,比茯苓膏好
- 豆腐|三伏天食欲不振,开胃小菜学7道,清爽好吃不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