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曾经百姓家最实惠的蓬莱小面,如今二三十元一碗,还能吃得下吗?

泡面|曾经百姓家最实惠的蓬莱小面,如今二三十元一碗,还能吃得下吗?

文章图片

泡面|曾经百姓家最实惠的蓬莱小面,如今二三十元一碗,还能吃得下吗?

胶东饮食 , 虽属于鲁菜系列 , 却别有一番灵秀之气 , 其中以面食称绝者 , 无过于“蓬莱小面” 。 蓬莱风物志中 , 记载“蓬莱小面”源自民国初年 , 有乡民专门做面食售卖者 , 名叫衣福堂 , 他制作的地方面食在地方上小有名气 , 民间俗称“衣福堂小面” 。

衣福堂其人其事
【泡面|曾经百姓家最实惠的蓬莱小面,如今二三十元一碗,还能吃得下吗?】据史料记载 , 这位“蓬莱小面”的创始人衣福堂 , 出生于大清宣统元年(1909) , 祖籍山东栖霞县 。 他虽然是制面高手 , 父亲一辈却是个铁匠 , 叫衣志甫 。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 衣志甫拖家带口到蓬莱老城定居 。 打铁吃苦受罪尤甚 , 家里不想重蹈覆辙 , 便想着改行做餐饮 。 就在衣福堂十三岁时 , 家里送他到当地一家叫做“兴利”的面馆学厨 , 习得一手精致的手工拉面技术 。
民国十七年(1928) , 衣福堂十九岁出徒 , 家里开始自营拉面 , 没有钱开铺面 , 就肩挑炉灶 , 沿街叫卖 。 据传 , 衣福堂的拉面细长且劲韧 , 用的是当地新鲜加吉鱼(真鲷)熬制做汤 , 里面加入适量的绿豆淀粉 , 并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为佐料 , 每碗大小均一 , 都是一两左右的份量 。 老衣家的面食 , 热面热汤 , 风味独特 , 颇受乡民青睐 , 因为挑担叫卖 , 类似不上台面的小吃 , 故俗称“小面” 。
民国二十九年(1940) , 衣福堂用多年辛苦积攒的钱 , 与同乡万聚德合资 , 在老城钟楼西街选定铺面 , 开办了一家饭馆 , 合伙人名字各取一字 , 字号为“福聚” 。 五年后(1945) , 衣福堂转而自营“衣记”饭馆 , 除了名扬天下的“小面” , 另增添馄饨、鲁菜等 。
至解放初1956年 , 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改制 , 衣福堂转任蓬莱县饮食店的厨师 , 直到1973年退休回家 , 1991年病逝 , 一代面王享年八十有二 。

蓬莱一绝之“衣福堂小面”
衣福堂是蓬莱本乡本土 , 最熟悉当地人的口味喜好 。 据说 , 他最初经营小面的位置 , 在蓬莱老城北街的草桥头 , 今天的蓬莱画河东路北端附近 。 蓬莱老城中经营面食不在少数 , 但唯有衣福堂家的面与众不同 。
衣记面馆自有其妙处 , 主要还在制作方法的区别 。 蓬莱当地的面馆 , 经营多在清晨及上午 , 店家天蒙蒙亮起身 , 提前置备卤汤 , 做上几十斤生面 , 汤水用温火煮着 , 然后倚门待客 , 有食客上门后 , 将面条下锅煮熟浇卤 。 优点是上饭迅速 , 减少麻烦 , 因为都是清晨备料 , 时间久了 , 面条失去韧性 , 卤汤口感均已不甚好 , 只因是平民百姓充饥 , 也没有人过分挑剔 。
衣福堂对这种做法并不认同 , 他反其道行之 , 待顾客上门后 , 开始制作面食 , 现做现下 , 卤汤也是现场加热 , 如此能最大程度保留鲜美风味 。 开始时食客不耐等待 , 时间久了却被衣福堂家的面食味道吸引 , 宁可等待片刻 , 衣记面馆顾客盈门 , 反而那些面铺生意大减 。
如何让食客安心等待不至于逃席?衣福堂在招揽生意方面还有秘诀 。 凡是来到面馆的顾客 , 有伙计让到座位上 , 送上茶水、旱烟 , 顺便告知衣记面馆的特色 , 每碗小面的数量、价格 , 最后告知需要等待的大概时间 。 伙计将订单送到后厨 , 灶上接单后集中几份一起制面开卤 , 颇似今天的饭店经营方式 。 待面条做得 , 往往是几桌食客同时就餐 , 吃完离开 , 后来的食客可以批量翻台 , 依次循环 , 终日不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