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茶之母

(□SAYYES提供)
古人云:「水為茶之母」 , 又謂:「茶必藉水 , 然後發其德」可見水對茶是何等重要 。 早在唐代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中 , 已概括地將水界定為三個等級 , 「山水上 , 江水中 , 井水下」 , 並指出山水是以山泉源頭的為佳 , 江水是以遠離人煙才好 , 而井水是以經常飲用的 , 才免強可以 。 從現今的科學角度來看 , 山泉之水 , 污染較少 , 故此品質優異;遠離人煙的江水 , 同樣是污染較少 , 所以品質亦較佳;井水 , 由於是地下水 , 礦物質較重 , 水質硬度較高 , 不
利於泡茶 , 故被陸羽評定為下品 , 即使是免強用作泡茶 , 也要是經常使用的活井水才可以 。
自陸羽評水開始 , 歷代文人評水的文章 , 相繼出現 , 其中張又新的《煎茶水記》 , 附錄了說是陸羽所口述的水品 , 將天下的水味品第為二十等:「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惠山泉水第二;蔪州蘭溪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下蝦蟆口水第四;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廬山抬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楊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泉第八;唐州柏岩懸淮水源第九;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楊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漢江金州上游中
零水第十三;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吳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圓泉水第十八;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 」
【水為茶之母】 除了陸羽的水品外 , 煎茶水記還記載了劉伯芻的評水清單:「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淞江水第六;淮水第七 。 」從兩份名單看來 , 可說是大異其趣 , 水品中評為第一的 , 竟在劉伯芻的排名中傍上無名 , 而且水品中有不少地方 , 與茶經有所矛盾 , 如西山瀑布及天台千丈瀑布 , 皆陸羽戒人勿食 。 故此有不少人認為 , 水品是張又新托陸羽名而杜撰 , 但亦有人認為 , 不論劉伯芻
或陸羽 , 惠山泉都評為第二 , 而歷史上文人雅士 , 最重視的確實是惠山泉 , 其餘則莫衷一是 , 考其原因 , 實是文人雅好此泉 , 懼其樹大招風 , 成為眾矢之的 , 故避首位 , 所以名為第二 , 實為第一 。 無論如何 , 評水品泉 , 自此已成為茶人不可或缺的話題 。
除了尋泉問水外 , 煮水的技術亦是非同小可 , 所謂:「煮茶百藝 , 侯湯最難」 。 故此陸羽在《茶經》中亦有詳述 , 提出了「形辨」的理論 , 指出湯有三沸:「如魚目微有聲 , 是為第一沸 。 聲如松濤 , 水面浮珠 , 是為第二沸 。 騰波鼓浪 , 是為三沸 。 」煮茶時在第二沸投茶 , 剛到三沸時離火 。 但隨著製茶方法的改變和葉茶的興起 , 到了宋代 , 燒水的「鍑」已為「水注」所代替 , 難以看到水的沸騰情況 , 已無法「形辨」 , 因而帶出了「聲辨」和「氣辨」的理論 , 
在明代張源的《茶錄》作了概括性的論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