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预制菜赛道大热:昙花一现,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四 )


因此 , 预制菜的长足发展 , 不在于其有多新 , 相反的是 , 预制菜需要能有面向餐饮渠道的走量爆款 , 也需要有扎根消费者生活的更多“家常菜” 。 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而言 , 预制菜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努力 , 要做到老少咸宜 , 丰俭由人 。 否则 , 便高不成低不就 , 成为“四不像”了 。
谁在囤预制菜 , 谁在赌预制菜的未来?在疫情常态化下的囤货潮中 , 到底是哪些人在囤预制菜?

【中餐|预制菜赛道大热:昙花一现,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可以肯定的是 , 因人而异 。 经常去买菜的大爷大妈们显然不会是核心消费群体 , 而追求方便快捷的人还是会首选方便速食和外卖 , 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显然不会是囤方便面、速食、不爱做菜做饭的“懒人一族” 。 原本就在家做饭、更关注健康与时效的人群 , 才是预制菜的消费主力 。 例如 , 那些有孩子的家庭、情侣和部分追求生活品质的单身女性等 , 就是这类预制菜主力人群的消费画像代表 。
当然 , 喜欢尝试、喜欢DIY的年轻人群 , 尤其是Z世代群体 , 不怎么会做饭的他们 , 稍微煮一下、微波炉或烤箱热一下就能吃的即热、即烹型预制菜 , 便成为了他们不便堂食又不想叫外卖情况下的首选 。 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 , 预制菜用户中 , 22-40岁用户占比达81.3% , 其中31-40岁用户占比为46% 。
而尼尔森和哔哩哔哩共同发布的《2021Z世代食品饮料消费洞察报告》则指出 ,Z世代成为了品牌主关注和争夺的潜力消费人群 。 他们个性鲜明、求新求变、追求兴趣至上和品质消费 , 关注颜值、审美多元 , 偏好国潮 , 新奇与体验并重、健康与颜值兼顾 。 那么 , 配料十足、口味选择多样、又方便烹调的预制菜产品 , 能比较好地满足了年轻人们追求更便捷、更具个性、自我表现欲的追求 , 以及更挑剔的多元化消费与社交需求 。

而就投资市场而言 , 资本既然选择了预制菜 , 其就必然有过人之处 , 无论是追求短期的投资回报还是长远的投资价值 。
在业界 , 而早在2021年 , 预制菜在一级市场的热度就持续飙升 , 王家渡、舌尖科技等项目的融资金额都接近或达到亿元级别 , 知味香更是成功挂牌上市 。 到了今年 , 预制菜在二级市场爆发 , 其更是被誉为2022年第一个风口 。
值得注意的是 , “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继“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创业” 趣小面失败后 , 进军预制菜行业的新项目舌尖科技 , 推出了“舌尖工坊” , 在今年3月就宣布完成16亿元的B轮投资 , 是目前为止年内融资数额最大预制菜企业 。 陆正耀有望把瑞幸的打法复制到预制菜上 , 也给予了预制菜赛道玩家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前景预期 。

资本都是嗜血的 , 资本大鳄们不会投资那些投资与回报失衡或没有把握的赛道 。 而且 , 当产业风口降临时 , 也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提到的 , 他们会不顾一切地一拥而上 。
只不过 , 在疫情客观上利好预制菜行业基础上 , 该产业赛道还需要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努力 。 而这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 显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疫情是一个催化剂 , 预制菜火了 , 但这并不足以让预制菜立马就能成为大家消费的“家常菜” 。 一是行业与市场标准统一和规范及产业链成熟的问题 , 二是降低成本、让单价优势进一步放大的问题 , 三是市场教育和消费习惯培育的观念问题 。
纵观当下 , 预制菜虽然是一个香馍馍 , 但就市场现状和资本投资市场而言 , 其发展与成熟必然需要一个概念被过度爆炒后的理性降温 , 至少 , 其需要经历一个阶段性行业洗牌调整后的才会逐渐成熟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