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土坑酸菜”事件一年后——插旗镇探访

酸菜|“土坑酸菜”事件一年后——插旗镇探访

文章图片

酸菜|“土坑酸菜”事件一年后——插旗镇探访

文章图片

酸菜|“土坑酸菜”事件一年后——插旗镇探访

文章图片


对于这个以芥菜闻名并且以其为富民产业的中部小县来说 , “土坑酸菜”事件显然是一场危机 , 考验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 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华容县并不拒绝媒体的关注 , 在“土坑酸菜”事件发生快一周年的时候他们甚至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 来公布这一年来他们围绕着芥菜产业所做的种种努力 。
1月6日 , 2023中国·华容芥菜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暨华容县芥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 会上 , 县长周鹏详细介绍了华容芥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战、突击战、攻坚战 。 县委书记陶伟军提到面对去年的舆论危机 , 华容县没有自暴自弃 , 反而拉开了华容县芥菜产业全面整顿和提质升级的序幕 。
对于这个以芥菜闻名并且以其为富民产业的中部小县来说 , “土坑酸菜”事件显然是一场危机 , 考验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 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心、回填与动态清零
期盼已久的春雨总算是在2月7日降临 , 如丝如缕 , 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 华容县的菜农们望着天空中淅淅沥沥的降雨 , 藏不住脸上的笑容 。 他们告诉记者 , 雨过天晴后 , 再晒上3到5天 , 田间芥菜就可以收获 。

工人将收来的青芥菜放在沥水架上进行晾晒 。
一场雨水一口鲜 , 菜农们太需要这场雨水 , 准确来说 , 是在田里安全越冬的芥菜需要 。 “进入快速生长期的芥菜经过这场雨就能长得枝叶饱满、茎多叶厚 , 腌制出来的酸菜也能卖得好价钱 。 ”插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黎安忠说 。
沿着乡道行驶 , 小到房前屋后、大到成片土地 , 随处可见即将收获的芥菜 。 华容被誉为“中国芥菜之乡” , 是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 。
“芥菜对于华容有着特殊意义 。 ”在华容 , 芥菜被称为富民产业 , 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
2018年 , 三封寺镇泰和村芥菜种植大户刘绍亮成立绍亮芥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通过流转土地 , 芥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余亩 。 “一年仅靠卖芥菜的利润能达30多万元 。 ”刘绍亮提到芥菜是一种冬季作物 , 每年9月份播种 , 来年2月份收获 , 不会耽误水稻等其他作物的种植 。
相比其他蔬菜 , 芥菜的田间管理更简单 , 不过人工费却要得更多 。 刘绍亮每年支出的工资费用大概40万元 , “每次采摘芥菜进行腌制 , 都需要几十个工人 。 ”来刘绍亮合作社干农活的都是同村留守老人 ,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 他们能赚到一两万元 。
像刘绍亮这样的种植大户很常见 。 “种植几十亩的农户不算多 , 大部分在百亩以上 。 ”华容县蔬菜行业协会会长陈绍汉补充说 。 数据显示 , 华容芥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 , 鲜菜年产量100万吨左右 , 每年直接销往外地20万吨左右 , 腌制80万吨左右 。 线下销售点遍布全国25个省、50多个大中城市 。 芥菜已经发展成为华容县域特色产业 。
从生产、加工到销售 , 一条完整芥菜产业链落地生根的同时 , 带动了相关就业市场 。 在当地有这样的说法 , “华容县每4名劳动人口中 , 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 , 总计近14万人 。 ”
小小芥菜 , 牵动万家 。 可以想象 , “土坑酸菜”事件对华容影响之深 。 作为事件里的焦点 , “土坑”究竟是什么?黎安忠解释到 , 土窖腌制是传统芥菜加工技术 , 具体做法就是在田间选择一处地方 , 挖下1到2米的深坑 , 铺垫薄膜 , 再将晒好的青芥菜 , 一层菜一层盐 , 均匀踏实 , 最后用薄膜将上面封盖好 , 用土填平腌制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