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过年随笔:儿时不爱吃“大蛹”和“猪皮冻”,长大后方觉是美味

番茄|过年随笔:儿时不爱吃“大蛹”和“猪皮冻”,长大后方觉是美味

文章图片

番茄|过年随笔:儿时不爱吃“大蛹”和“猪皮冻”,长大后方觉是美味

“挑食” , 是孩子身上常见的不良习惯 。 笔者儿时 , 也有此缺点 。
对于年轻一代的“挑食” , 吃过苦的老一辈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挑食就是好生活惯出来的 。 挨饿的时候 , 就觉得什么都好吃了 。 ”
笔者是“80末”生人 。 孩提之际 , 胶东乡村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往已有明显提升 。 这也是养成“挑食习惯”的客观原因 。
说来也怪 , 笔者“挑食”的对象并非是粗茶淡饭 , 反而是很多人眼中的美味 。 肉馅饺子、大蛹和猪皮冻这三样东西 , 在栖霞东部一向被视作佳肴 , 尤其是后两者 , 通常只在过年期间才会端上餐桌 , 但笔者小时候对它们就是不感兴趣 。
“挑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 笔者当时之所以不吃“猪皮冻” , 主要是看着它的形状有点怪——一段段白色的长条(其实就是切好的猪皮)在酱油色的胶体中间若隐若现 , 跟常见的食物大不相同 。 而不吃“大蛹” , 则是因为感觉其味道太“平淡”——由于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皮 , 里面的蛋白状物体很难入油盐味 , 吃起来吐皮也麻烦 。 因此 , 过年期间不管是年三十自家吃饭还是正月出门 , 只要遇到这两道菜 , 任凭别人吃得再香 , 我最多也就是象征性地夹几筷子 。
以上这两个“挑食”的习惯 , 一直等到长大工作后才逐渐改变 。
改变 , 首先从猪皮冻开始 , 并且是被动的 。 孩提时期在家里可以“任性”一些 , 但踏上社会就需要遵循各种礼仪规矩 。 工作之后 , 笔者有一次到朋友家中做客 。 对方父母十分热情 , 做了不少饭菜来招待 , 其中就有猪皮冻 。 并且在开席之后 , 他们又频繁地张罗夹菜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若是还表现出不爱吃的样子 , 那就是不懂礼数了 。 于是 , 便也跟着吃了起来 。

最初把这道菜肴放入口中时 , 我内心里多少还有些“抵触”——多年的习惯终究难以立即更改 。 不过 , 等到吃下几块之后 , 竟然发现其味道相当不错——口感润滑 , 味道浓郁 , 当中的猪皮也很有嚼头 。 尤其是后面上了主食大饽饽之后 , 以猪皮冻来搭配 , 很是下饭 。 从此 , 我便对它刮目相看 , 将之从“不吃”的名单中剔除 , 转而列入“爱吃”的菜品之列 。
爱屋及乌 , 喜欢上吃猪皮冻之后 , 笔者也对它的制作过程产生兴趣 。 前几年 , 家里长辈制作猪皮冻时 , 我便在一旁认真观摩 , 终于了解到其中的大概 。
与“猪皮冻”相似 , “不吃大蛹”的习惯也是以做客为契机而得到改变 。 不过 , 那次做客还有一个特殊细节 , 就是烹饪大蛹的方式 。

大蛹在胶东民间总体有两种烹饪方式 , 一为辣炒 , 二为油炸 。 相对而言 , 第一种方式比较简单 , 也更为常见 。 笔者儿时所看到的 , 基本都是辣炒大蛹 。

而那次做客 , 朋友家用的是油炸的方式 。 如此做出来的大蛹 , 表皮变得焦脆 , 可以直接咀嚼下咽 。 并且内部也能更好的入味——倘若觉得味道不足的话 , 还可以再蘸些调料粉 , 就像吃炸里脊那样 。 尝了几个之后 , 笔者感觉比“记忆中的味道”要可口不少 。 因此 , 对这道菜的评价也有所改变 。
【番茄|过年随笔:儿时不爱吃“大蛹”和“猪皮冻”,长大后方觉是美味】就这样 , 儿时不爱吃的大蛹和猪皮冻 , 如今已经被我所接受 。 前后思来 , 所谓长大 , 大概就是慢慢学着改变吧 。 (本文作者:耳左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