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 三 )


不过 , 官营酒坊也有等级划分 , 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顶级的御用酒 , 专门为皇帝及高官大员预备;第二种则是地方官酒 , 提供给地方小官饮宴所用 。 两种酒虽然都称“官酒” , 在品质上也有天壤之别 , 御用酒的品质远远胜过地方官酒 , 而且普通人就算有钱也很难买到 。

众所周知 , 唐朝的社会风气一直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著称 , 其包容与开放的程度 , 即便与今天相比 , 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 所以 , 不仅男性享受到了葡萄酒的美味 , 广大女性也跃跃欲试 。 各类酒坊、酒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 葡萄酒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亲民 , 就算是平头百姓也可在一日三餐后来上一口 。 当时的民营酒坊在规模上多种多样 , 有专门零售批发的大小作坊 , 也有售卖与饭庄相结合的酒肆、酒家、酒楼等 。
至于家庭自酿的葡萄酒 , 则更是百花齐放 。 由于酿出来是给自家人喝 , 所以在用料上 , 也不会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 酿出的成品品质也比较高 。 百姓普遍知晓葡萄酒的来历 , 所以在饮用时越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 , 美味的葡萄酒变成了大唐国力强盛的象征 , 给国民带来了深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

三、“一日须顷三百杯”:大唐盛世下的葡萄酒文化
唐朝葡萄酒的盛行 ,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所反映 ,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莫过于“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了 。 又一次 , 李白在朝堂饮宴时喝醉了 , 皇帝趁着酒兴佯作不悦 , 下诏令李白即兴赋诗一首 。 此时的李白已经酩酊大醉 , 却还是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酒 , 遂作出名篇《对酒》 , 诗文的内容这样唱道:金酒杯里盛着蒲萄酒 , 骏马上的少女年方十五;青黛秀眉小红靴 , 五音不全娇滴滴地唱着歌;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 , 红罗帐内我又能耐你何?

李白另有一首更为著名的《襄阳歌》 , 其中有这样两句:“百年三万六千日 , 一日须顷三百杯 。 遥看汉江鸭头绿 , 恰似蒲萄初酦醅 。 ”诗人以其极具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 将一江汉水幻想成一江的葡萄酒 , 立志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将其饮尽 。 天马行空、放浪不羁的笔墨 , 折射出大唐盛世的富庶强盛 , 也反映出唐朝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经相当普遍 。

要论最负盛名的葡萄酒诗 , 绝对绕不开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
鲜艳如雪的葡萄酒 , 盛在白玉般剔透的夜光杯中 , 正当大家举杯 , 准备一醉方休的时候 , 忽闻外面琵琶奏乐催人出征 , 此时此刻 , 此情此景 , 这杯中之酒 , 还喝不喝呢?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 , 从立志从军的那一刻 , 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 又何妨这区区的一杯酒呢!

与李白的恣意狂浪不同 , 王翰以其细腻写实的手法 , 描绘了边塞疆场一派荒凉的景象 , 记录了保家卫国的边关将士们艰苦孤寂的生活状态 。 一次难得的欢聚 , 一场放纵的饮宴 , 一杯令人陶醉的葡萄美酒 , 就足以慰藉士兵们远离故土的乡愁 , 足以成为军旅生涯中难忘的欢乐时光 。 明知此去千般艰难险阻 , 明朝几人马革裹尸而还 , 但只要一杯葡萄酒入喉 , 所有的恐惧和担忧瞬间化为乌有 。 字里行间体现出爱国诗人的必胜信念 , 以及睥睨群雄的气势 , 将盛唐的精神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 《凉州词》从此成为千古绝唱 , 永载世界葡萄酒文化史册 。

著名诗人王绩 , 自号“五斗先生” , 也是一位无酒不欢的大文豪 。 唐高祖李渊钟爱他的诗文 , 下令每日赏赐他足足一斗的葡萄酒 。 如果说李白饮酒是为豪饮 , 那么王绩则是真正用心地品鉴葡萄酒 。 除了《酒经》《酒谱》等学说著作 , 还有一首著名的劝酒诗《题酒家壁》传世:“竹叶连糟翠 , 蒲萄带曲红 。 相逢不令尽 , 别后为谁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