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苏北名吃煎包——“赶集捎煎包”是给老人和孩子最好的礼物

包子|苏北名吃煎包——“赶集捎煎包”是给老人和孩子最好的礼物

文章图片

包子|苏北名吃煎包——“赶集捎煎包”是给老人和孩子最好的礼物

文章图片

包子|苏北名吃煎包——“赶集捎煎包”是给老人和孩子最好的礼物

包子有多种吃法:蒸包、汤包、煎包等 。 煎包在苏北是特色小吃大概在蒸包之前先有的煎包 。 而汤包更是从南方流传而来 。
记得小时候赶集 , 集头上敞开的棚子下面一溜五六家卖煎包的 , 家家都把平底煎包锅斜立着对着集市赶集的人远远看到金黄油亮的包子食欲被引诱出来 , 买一块钱的包子坐在棚子下缓慢地吃 , 十分享受的样子 。 草棚子搭得方方正正 , 棚子下是粗壮的四腿矮桌子搭配长条凳子一条凳子坐两个人凳子也粗壮矮小和包子一样都带着憨厚模样 。 卖包子的一身油腻 , 大围裙裹住前半面身子 。 油是纯豆油 , 豆油是小油坊压榨的 , 没有转基因豆子 , 也没有地沟油 。 油是干干净净的油 , 猪肉包子里面的肉馅也是干干净净的猪肉 。 猪肉没有添加激素没有添加药物都是家养的猪猪吃玉米豆饼麦麸和青草猪肉有粮食的味道草的芬芳 。 猪肉可放心吃包子也可放心吃赶集去的时候给跟脚的小孩买五个包子 , 小孩一天都不闹 。 赶集回来的时候给家里老人捎十个包子热气腾腾 , 孝心可鉴 。

赶集捎包子像一个经典的姿势 。 买包子带回家给老人吃在很多人心里是一件重要的事 。 现在各种面包点心糖果供不应求 , 孩子的嘴叼 , 虾片、薯片、果冻等等怪味食品多不胜举老人的食品也多面包鸡蛋糕豆沙糕等松软的糕点很多 。 包子这种传统食品成为边缘食品集市上比过去少了县城几乎不多见更多的是蒸包蒸饺或者是油饼 , 成为早餐的主流食品 。 而煎包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 在老城区在集镇上煎包还在熙熙攘攘的早晨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 买包子带回家给老人吃还是一种不变的孝心 。
丰县县城有几家有名的煎包 , 老西关和老北关的煎包都是声名在外的老店 , 进城经过包子铺要买一些带回家 。 包子还是吃热的 , 刚出锅的热包子 , 流着油 , 金黄生香 。 用手捏一个包子 , 咬一口 , 里香外也香油煎的面皮焦黄酥脆里面的肉馅回味良久 。

我在外地吃过所谓煎包只是一面煎黄而且煎得不到火候 , 軟塌塌的 , 皮厚馅少 , 吃不出丰县煎包的味道 。
煎包皮是发面 , 包煎包不用擀面轴 , 掐好剂子用手按一下馅子包进去两手指一捏包子包好 。 速度之快就在眨眼间 。

包包子的都是妇女 , 包子锅上是男人掌锅 。 包子摆到大平底锅上男人端住两边把手把平底锅坐在炉火上 , 第一遍洒水 , 第二遍加油 。 男子拿勺子舀一勺子油围着锅浇一圈只听得油锅里滋滋地地响油在包子周围冒着泡约莫锅底的一面煎黄了那人用一把长方形的长平铲子翻包子 , 一铲子翻一溜动作快而准那些鱼一样的肥胖包子瞬间翻身露出金黄的肚皮 , 另一面在锅底继续煎制 , 又是一勺子油浇下去 , 包子在热锅和热油中变得油汪汪面皮被煎黄、煎酥 。

小街上大建家的煎包是老店 , 早餐唯一一家好吃的包子店一锅煎包出来端着盆等的人排队要包子 。 大建的弟弟二建是煎包子的老手 , 用铲子往盆里盛包子十个的五个的七个八个的他也不记人 , 看盆伸过来就问盛几个 , 要几个盛几个 , 也不算多少钱 。 带走吃的自去那边交钱 , 在店里吃的坐在桌上慢慢吃一边吃一边品味一小口一小口咬包子热包子急不得 , 还要趁热吃 , 吃得就是那个热 , 那个焦 , 那个肉团团透出的大葱香 。 吃包子的人吃得专心 , 忘情而痴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