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米饭|在廚房,慢慢生長。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谁最中国

文字 |「誰最中國」圖片 |「@徐姑娘的远方」
越来越喜欢待在厨房里 。
做菜有一种简单、直接的幸福感 。 手在台面上忙活 , 眼跟着手 , 脑子也只能专注到手上的事 。
或一步一步安排做菜的程序 , 比如 , 需要等待比较久的汤、米饭要先做;洗菜时想着先洗菠菜吧 , 好让菜根在水里多泡一会儿土;北豆腐可以先煎 , 煎完锅里剩一层薄油可以直接炒菜……又或观察感受食材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 , 包括颜色、形态、气味等等 。
尤其在北京的冬天 , 当窗外空气冰得凌冽 , 或者干脆下着雪 , 人待在阳光明媚的厨房里 , 炖个汤、烤个蔬菜、或者混炒一锅私房配菜麻辣香锅 。 流理台周围的上空蔓延着的 , 有来自食物与手工的双重疗愈 。

图 |@徐姑娘的远方
然而有时候 , 思绪若再飘得远一点 , 厨房里又似乎包罗着一个完整的小宇宙 。
有食材、锅具、配料们构建的物质基础 , 又有它们之间互动、彼此作用产生的奇妙反应 , 思想在其中便能升华出精神的世界 。
而之于人 , 同样的食材 , 何来不同的做法、不同习惯、不同滋味?背后或都是每个人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 。 里面交揉着的 , 便是往日的人 , 往日的回忆、与情感 。
想到禅门祖师在大寮悟道 , 想到有人写厨房里的人类学……做菜 , 真是很有意思啊!



“自古大寮出祖师” , 大寮即为寺院的厨房 。
江西的宝积寺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
比丘尼师父们在后山种红米、种蔬菜 , 在大寮自制豆腐 。 典坐(负责掌管寺里大众饮食的师父)每日需因时、因地安排并制作素斋 。

图 |@徐姑娘的远方作为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 师父们每天依曹洞宗钟板行持 。
早上四点前打板起床 , 但大寮的师父通常不必去早课 , 而是直接去厨房做早斋 。 做好饭、服务好大众 , 就是大寮之人的早课 。



图片 | 宝积寺炒盐姜
日本作家水上勉 , 年轻时曾在东福寺做本孝长老的侍者 。 所谓侍者 , 就是照顾长老饮食起居的助手 。
他在写《吃土的日子》(中文版《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时 , 记录了许多当年在寺庙做事时发生的事 。
有一次 , 他为了节省时间 , 把菠菜根切掉扔在厨房一角 , 长老见后默默拾起 , 说了句“不要把最好的部分扔掉”;另有一次 , 师兄见他洗完东西直接把水一倒 , 斥责他怎么可以随意把水倒掉 , 应该浇在树根上 。
而正是在这样日日平常、繁琐又反复的小事中 , 人的心念被慢慢修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