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曾略涉家厨 , 最爱英国Nigella Lawson的免煮柠檬汁面 , 还有自创的中式vongole 。 两者其实都特别简单 , 前者是成堆的白蘑菇与棕蘑菇 , 切片、加上一小杯柠檬汁、蒜片 , 和大量鲜橄榄油与百里香 , 静置15分钟 , 既成 。 热腾腾的面配上酸咸的酱汁 , 是独自生活最容易以低预算喂饱一桌饿狼的神菜 。
后者其实是偷了马来西亚小吃 , 姜葱啦啦的精髓:把锅炒热 , 把蒜碎与小米辣爆香 , 快速加入盐水洗净的鲜蛤蜊或大龙虾 , 等海鲜呈半熟状态 , 注入大量绍兴酒再盖锅入味半分钟 。 这时 , 锅气飘香的酱汁快速地裹满细面 , 洒上剁碎的芹菜 , 既成 。
无奈的是 , 随着岁月的流逝 , 毕生有限精力已从踏实的厨房转至虚浮的会议室 。 曾经的餐桌烟火 , 已换成客厅清冷的佗寂风 。 唯有一壶热茗与一本好书 , 泡澡后要有迪奥矜贵的“墨山繁花”身体乳 , 才能洗涤这被职场熏臭的皮囊 。
再回到本文开头“意面” , 也是有故事的 , 意大利面的起源简单说有人主张起源于中国 , 由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 , 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 也有人主张:当年 , 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 , 想出了把面粉揉成团、擀成薄饼再切条晒干的妙计 , 从而发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意大利面) 。
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 , 与21世纪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 。 到文艺复兴时期后 , 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这样揉了切、切了晒 , 吃的时候和肉类、蔬菜一起放在焗炉里做 , 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广场 , 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 。 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 。 不过由于意大利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 , 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 , 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 。 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 , 颇不方便 。 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 , 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 。
中世纪时 , 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 , 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 , 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 。 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意大利面功不可没 。 新大陆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想象力 , 也给意大利面带来更多变化:两种从美洲舶来的植物--辣椒和西红柿被引入酱料 。
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 , 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酱汁搭配面条 , 从此令面条备受欢迎 , 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受吸引 。 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铜造的模子压制而成 , 由于外型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 , 表面较容易黏上调味酱料 , 令吃起来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
到19世纪末 , 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酱料体系:番茄底、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完全形成 , 配以各种海鲜、蔬菜、水果、香料 , 形成复杂多变的酱料口味 。 面条本身也变化纷呈 , 有细长、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种形状 , 并通过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制成五颜六色的种类 。 据统计 , 意大利面的品种竟有563种之多 。 可是谁会想到意大利面条最早是用脚揉面的?因为面团太大 , 用手实在揉不动 。 直到18世纪 , 讲卫生的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二世才请来巧匠 , 发明了揉面机 。
1740年 , 第一座面条工厂建成 , 广场晒面的大场面从此成为历史 。 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 , 许多人把做面的独门秘方束之高阁 , 不肯轻易示人 , 甚至把意大利面郑重写进遗嘱 。 中世纪许多歌剧、小说里都提到面条 。 近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意大利语:Giuseppe Garibaldi 1807年-1882年 , 是意大利爱国志士 。 )也曾用面条犒赏三军 , 甚至拿破仑在波河大进军中也拿\"吃面\"激励士气 。
推荐阅读
- 立冬|5款“宝藏饼干”,吃一次就爱上,经常回购,量大又便宜
- 螃蟹|螃蟹虽鲜嫩肥美,但这些“极寒”部位可不能吃,许多人都中招了
- |“一辈子都吃不上四个菜”,“四个菜”分别指的是啥?
- 豆腐|建议中老年人,别对自己“抠门”,6种高蛋白要多吃,越吃越健康
- |深受人们喜爱的5款中国传统糕点,风味独特堪称“国潮美食”
- 包菜|没去过“东北早市”,你永远不知道“东北摊主”能有多“豪横”!
- 高粱|酒友常喝的7大“口粮酒”,几乎“0差评”,喝过后念念不忘
- 餐厅|“上门做饭”夺走谁的饭碗?
- 火锅|泡腐竹不要直接加水,加“2物”泡发速度快,而且松软不夹生!
- 苦瓜|“入冬吃苦,来年不苦”,建议少吃苦瓜,多吃“4苦”,舒服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