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馆子”?这已经是历史名词 , 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前 。 现在通常叫法是“出去吃” , 不同于“在家吃“ , 七十年代没有私人饭店 , 全部是地方国营企业 。 七十年代的饭店没有私人开的 , 也不容许私人开饭店 , 那时的饭店全部是国营的 , 不叫饭店 , 叫”食堂“吃饭要粮票要钱 。 下馆子必须要粮票 , 否则很难 。晚上在灯光球场看完电影 , 偷偷地溜到青年饭店 , 下碗面条(2两葱油面)0.18元再切2毛钱的香肠 , 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美滋滋的…… 。
七十年代下馆子 , 是件值得吹牛的事情 。 那时代下馆子可是很厉害的人 。 六七年代下馆子谈何容易啊!首先缺粮票 。 还不是说身上没有钱 。 只有单位出差人员偶尔超得起 。 他们身上才有粮票 。 人们走过馆子闻到香气 , 只能吞口水而叹息 。 七十年代下饭馆 , 先付费和粮票等叫号 , 交钱后开一式两联小票 , 凭票领饭;要的炒菜由服务员送到桌上;饭店基本没有雅间 , 都在大厅里 。 那个时候下馆子 , 先交钱吃饭 , 赶上人多 , 还要排号等位置 。 那年代 , 你一年上几次饭店 , 家里都省吃俭用, 钱还不够花 。
70年代 , 上一次馆子就是大事了 , 普通家庭极少有机会上馆子 , 结婚都是在家里自己做 。 当时每人一元钱 , 十个人一桌 , 比现在一千元一桌的还要好 。 生意好的是小摊 , 小店 。 几分钱 , 一分钱 , 就能解决问题 。 馄饨店 , 面馆都已经很体面了 。 饭店以大众为主 , 大饭店 , 一个城市也没几个 。 那时的饭店基本上是国营的 , 是服务性商业 。 利润比例是有限制的 。 大多数饭店还是平民化的 , 多服务于流动的工农兵群众 , 价格也不是很高的 。
七十年代的饭店有国营的也有集体的它的上一级有总店再上一级有公司 。 不过各总店都有物价员专门检查各饭店物价、饭菜制作前的重量 , 有卫生检查员查验是否碗筷消毒合格 。 七十年代馆子里的厨师大多出身于烹饪学校 。 受过专业学习 , 还得通过一两年的实习才能掌勺上灶 。 那手艺一级棒!很多菜品早已失传 。 再也吃不到传统的美味了!如今的所谓厨师大多出身农家子弟在饭店切菜打杂混上个三两年学了点炒菜的手艺跳个槽便拎起了马勺成了所谓的厨师 。 你说这种饭店的菜能好吃吗!
七十年代“下馆子”是种什么体验
70年代也分前期和后期;也分大城市和小城市 。 以我所在的省会城市为例 , 著名大饭店都源自民国时期 , 也就十几家 , 而普通馆子店则不计其数 。 70年代中期 , 在大饭店办一桌婚宴须要30~40元 。 但在普通馆子10人吃一桌 , 大约也要10块钱 。 那个时候条件好的家庭 , 一星期下一次馆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七十年代县乡饭店一般都是一碗肉面条、炒面或者是一碗羊肉汤 , 三两毛搞定 , 好一点的炒两个菜来碗米饭也就块儿八角的
70年代下饭馆 , 吃一碗大肉面高兴好几天 , 记得第一次拿到学徒工资十八元六毛 , 请几个朋友下饭店 , 烤鸭二吃 , 糖醋排骨 , 蒸鱼等七碟八碗的上了一桌菜 , 还弄了五瓶啤酒 , 结帐才九元多点 。 七十年代下馆子 , 吃啥都香 , 就算在面馆吃碗面 , 都好吃得很 , 一角二分钱一碗 , 那时候几毛钱就可以在饭店吃一顿饭 , 有肉的菜也不贵 , 锅包肉、溜肉段 , 比现在做的好吃多了…70年 , 一盘辣子鸡 , 三毛二 , 一个猪蹄一毛 , 一碗肉面一毛三 , 一盒中华烟 , 六毛一 。 那时候的点心店和饭店都是国营或集体的 , 都要用粮票但不存在以次充好和短斤缺两的 。 那时菜品有数量 , 质量标准 , 炒肉片必须有多少重量的肉 。 价格公道 , 没有宰客 。
推荐阅读
- 泡菜|大连海参:“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鲍鱼齐名
- 腊肠|中国哪里的“肠”好吃?经过评选,这8地比较出名,你吃过哪几种
- 包子|这叶子是“赛人参”,经常被扔掉,比根更有营养,包包子鲜嫩喷香
- 酱酒|东北人爱喝的4款“平价”,性价比高,看看大家都喝过没有?
- |东北人“忘不掉”的“乡愁”,每一种都“赋予思念”,提及便想家
- 厨师长|【餐饮管理】什么是合格的“厨师长”
- 胡萝卜|秋天,少吃萝卜白菜,多吃5种“高叶酸”蔬菜,鲜嫩营养,别不懂吃!
- |吃饭时,“自带酒水”的人为啥越来越常见?行家表示:原因很简单
- |自助餐厅邀请探店达人试吃离开后的餐桌让人有些“心碎”
- 面条|我国“最知名”的5碗面,来看看有你家乡的吗?你吃过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