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牛头卖鸭肉”不能仅靠事后监管

|“挂牛头卖鸭肉”不能仅靠事后监管

【|“挂牛头卖鸭肉”不能仅靠事后监管】
□ 幽 月
近日 , “月销售额千万元的牛肉干里没牛肉”登上微博热搜 。 据央视新闻报道 , 四川广安邻水县警方打掉了一起制售假牛肉干案件 , 涉案金额1230余万元 , 抓获23名犯罪嫌疑人 。 该团伙以较低价购入风干鸭肉干 , 人工切割成小块后 , 包装为牦牛肉干售卖 。 无独有偶 , 9月21日 , 南京警方集中展示了近期破获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 , 并将80余吨涉案物品集中销毁 , 其中一款网售牛肉干 , 全是鸭肉做的 , 经检测 , 其牛肉含量为零 , 普通牛肉干1斤售价100元左右 , 它1斤只卖30元 。
事实上 , 近年来 , 涉及牛肉干造假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 , 猪肉、鸡肉、鸭肉更是不断成为牛肉的完美“替身” , 被相关部门查处、媒体报道的“变味”牛肉干为何总活跃在市场中呢?民以食为天 , 食以安为先 。 面对“变味”的牛肉 , 让其回归本真早已刻不容缓 。
此前 , 本报曾就“挂牛头卖鸭肉”事件进行过报道 , 有专家指出 , 肉类食品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真实性问题 , 是食品掺假的重灾区 。 肉类掺假形式多样、手段隐蔽 。 有整体的假冒掺假 , 用低价格的猪肉、鸡肉、鸭肉代替牛肉、羊肉 。 有品种掺假 , 比如苏尼特羊、滩羊和牛、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肉被普通品种肉掺假 。 针对各种掺假形式 , 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被研发出来 。
技术手段只是工具 , 要用好这一工具需要企业、监管部门、科研人员、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 要知道 , 近年来火爆的“植物肉”中也没有肉 , 但它不断创新追求肉的口感 , 亦收获了大批消费者的追捧 。 同样是科技力量的支持 , 用鸭肉模仿牛肉为何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包装上写上“拥有牛肉口感的鸭肉干”呢?昧着良心赚钱的企业终将会自食恶果 , 规范生产经营、树立诚信理念 , 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
鉴别牛肉真假的技术不应只用于事后监管 , 在产品上市前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检测 , 而这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标准制修订流程 , 将肉制品及食品真实性检验纳入常规检测与风险监控计划 , 并建立企业、平台的信用评分体系 , 建立相应的溯源系统 。 同时 ,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售假制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 提高其违法成本 , 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 ,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
当然 , 消费者也需要提高消费意识 , 对商家售卖的产品产生了各种疑惑 , 不要听之任之 , 要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
用鸭肉干做出牛肉干的味道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牛肉干是鸭肉干做的 。 让“变味”的牛肉干回归本真 , 目前还离不开监管的层层加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