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肉桂、水仙到大红袍,岩茶的第一冲,该不该留作还魂汤?( 二 )


参考古人留下的名言——用人不疑 , 疑人不用 。
好茶不疑 , 无需洗茶 。
实在信不过的问题茶 , 就算洗茶也不能让人放心喝 , 那就别再喝了 。
以后但凡在茶桌上遇到关于洗茶的争议 , 搬出上面这句名言 , 绝对能管用 。

《4》
喝岩茶是不是要趁热喝 , 凉透后不好喝?
前两天刚分享过 , 不同火功岩茶的风味适饮期 。
话说回来 , 拆分得更细致一些 。
同样一杯茶 , 不同温度状态下 , 适饮程度不同 。
按排除法 , 刚沏出来的滚烫热茶 , 不宜饮用 。
曾看过一组资料数据 。
热饮适口温度在50-60℃之间 , 温度过高的热饮 , 不宜饮用 。
往浅了说 , 心急吃不来热豆腐 , 热腾腾的烫茶会将嘴皮子烫伤 。
到那时 , 整个味蕾细胞都被烫麻了 , 也顾不上专心品味 。
往严重了说 , 长期饮用温度过高的热汤、热茶 , 会让口腔黏膜频繁处于受伤状态 , 不利健康 , 有较高致病风险 。
另外 , 对“猫舌”怕烫的人来说 , 一杯适口的热茶 , 温度还得再下降 , 在40-50℃左右才适合 。

总而言之 , 喝热茶 , 得掌握一定的“度” 。
不冷不热的温饮 , 茶味效果最理想 。
而凉透的茶汤 , 喝起来比较尴尬 。
一方面 , 它凉了 。
平日喝惯“热水”的中国胃 , 换成喝茶时 , 肯定也是趁热喝才舒服 。
热茶入喉 , 暖心又暖胃 。
另一方面 , 香气飘散了 。
茶香本身是可挥发的 。
长时间静置后 , 大量香气飘散到空气里 , 冷茶喝起来自然不如热茶香气奔放馥郁!
为了完整感受岩茶的花香、果香、焦糖香、桂皮香等 , 牢记这俩字关键词准没错——趁热 。
出汤后 , 趁热闻香 , 香气感受最是一清二楚 。
喝茶时 , 趁热及时喝 , 更能喝到香水交融的美妙感 , 汤中的落水香保留更全面 , 整体茶味感受更加香滑细腻!

《5》
还魂汤凉下来喝 , 就没有半点优点?
当然不是 , 汤水凉透后 , 也有不一样的惊喜 。
就像看风景 , A面B面各不同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趁热喝 , 香气更充足 , 入喉更“暖暖的” 。
等凉透了再喝 , 茶味相对会更清甜、饱满 , 稠滑 。
背后原理是 , 随着茶水温度自然下降 , 茶汤中的游离物质会不断抱团 。

就像冬天时 , 煮了一锅奶白色的鱼汤
等凉透后 , 汤面会结出光溜溜的凝冻 。
曹公笔下写迎春的皮肤好 , 用了一个词——肤若凝脂 。
形容的 , 正是这般细腻质感 。
再进一步分析看 , 茶汤在自然冷却后 , 内在的茶多酚及其氧化衍生物(茶黄素、茶红素等)会和相对稳定的咖啡碱形成络合物 。
这些物质在高温状态下 , 呈现游离分散姿态 , 分布在热茶里 。
伴随温度下降 , 不断联络抱团 , 为茶汤增加稠、滑、厚的汤感 。
自然而然的 , 凉透的还魂汤 , 喝起来要比趁热喝的浆感更明显!

《6》
热茶放凉VS直接冷泡 , 有何不同?
简单概括 , 冷泡的茶味浸出有限 。
泡茶时 , 茶香释放、茶味浸出与水温呈正比 。
同样一泡岩茶 , 沸水冲泡下 , 香气更馥郁 , 茶味更饱满 。
而常温冷水 , 或者按网红冷饮用冰块泡茶 , 茶味析出数量有限 。
抛开别的不算 , 茶汤醇厚感会弱小一大截!

考虑到茶味浸出基数不同 , 热茶放凉与直接冷泡 , 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
热茶放凉过程中 , 茶汤内部的浸出的游离状茶味 , 还有络合抱团的机会 , 汤感稠度会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