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 三 )


从2016年回四川学习川菜 , 到2020年来小雅菜馆担任主厨 , 邓玉红的学厨之路走得颇为踏实 。 “小时候就习惯吃川菜 。 ”出生在四川宜宾 , 喜好大河帮川菜的邓玉红 , 也曾烹制过不少河鲜和家禽 , “慢慢就爱上了做菜” 。
可喜欢做菜与做好菜 , 还有很长距离 。 初学做川菜 , 年轻的邓玉红发现和之前的经历完全不同 , “本以为我都算个大厨了 , 没想到做川菜还得从零开始 。 ”于是 , 他跟着师父李军先后在宜宾和成都多家餐馆工作 , 一点点琢磨做菜精要 。
厨房噪音大、油烟味儿重 , 有时忙了 , 邓玉红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 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 学习压力大 , 工作辛苦 , 眼看着一些同事慢慢转行 , 他却没有退缩 。 “这个职业是我喜欢的 。 ”对邓玉红而言 , 小小灶台 , 便是他挥洒汗水、成就梦想的舞台 。
凭着一股子犟劲 , 再加上爱琢磨 , 时间久了 , 他抗压的能力越来越强 , 会做的菜也越来越多 。 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回锅肉……一道道传统川菜 , 经邓玉红之手 , 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
“做川菜厨师 , 除了要刀工好、味觉敏感、火候拿捏精准 , 关键还得热爱与坚持 。 ”邓玉红常以老师傅张元富为榜样 , “他常常会为取得优质食材 , 跑到大山里仔细地寻找 。 ”在邓玉红看来 , 年轻人学做厨师 , 就得有一股子拼劲 , 把热爱真正用在手艺上 。
“做菜要悟性 , 必须沉得住气、踏实地干 。 ”年过三十 , 邓玉红希望未来自己也能烹制出更多川菜精品 。
广州酒家青年厨师苏志君: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粤菜
本报采访人员 洪秋婷
“锅起焦、菜不焦 , 火候是关键 , 小炒一定要有‘锅气’才香!”说话间 , 苏志君熟练地抛锅、翻炒 , 眼睛紧盯着锅中食材的状态 , 靠着经验把控着火候 。 不一会儿 , 一盘地道的广府小炒就出锅了 , 冒着火燎味儿 , 热气腾腾 , 又干又香 。
苏志君今年25岁 , 干厨师7年 , 目前是广州酒家富力盈通店的一名青年厨师 。 从普通学徒开始 , 做到如今主管之下的位置 , 苏志君最为拿手的绝活就是他的“锅上功夫” , 这功夫来自长期脚踏实地的钻研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
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广州酒家工作 , 苏志君从学徒开始做起 , 在厨房的各个粗加工岗位轮职 。 苏志君常常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练习 , 搜集厨房剩余原材料 , 不断钻研粤菜的刀工、煮法还有食材原料的处理技巧 。 粤菜烹饪讲究味道之鲜美 , 其中火候的掌握是关键 。 用心学、专心干 , 苏志君练出了“用眼睛看油温”的本领 , 很快便在后厨加工制作中脱颖而出 。
烹饪大赛是对厨师烹饪技巧和菜品设计的综合比拼 。 入厨以来 , 苏志君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 享受与同行厨师技艺比拼的乐趣 。
在2021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簕杜鹃杯”国际烹饪联赛中 , 苏志君荣获个人特金奖 。 四个前菜、三个热菜、一个汤菜、一个点心 , 一整桌宴席就是比赛考题 , 不同的原材料需要设计不同烹饪方法和菜式菜品 。 “难点在于菜品设计 , 突出表现广府红棉华宴的文化主题 , 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 ”苏志君负责莲蓬羹 , 用鱼肉加菠菜和蛋白打成浆 , 做成绿莲蓬形状 , 再封上保鲜膜蒸熟、定型 。 嫩滑的口感需要用火候控制 , 蒸4分钟不多不少 , 下面放进一些菇片和木耳的煮汤 , 色香味形俱全 , 吸引眼球 , 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 。 最终 , 凭借这道别出心裁的美食 , 苏志君获得评委的认可 。
对于未来 , 苏志君充满憧憬:“人们常说 , 食在广州 。 希望自己能更加努力工作 , 脚踏实地 , 传承好粤菜文化 , 同时创新和发扬独特的广府风味 ,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粤菜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