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六陆
文章图片
▲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哈伦·亨利近照 。 海外网 付勇超摄
【普通话|“每年举行‘鱼龙节’庆祝中国春节”】“我喜欢中国艺术、音乐、书法 ,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美食 。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哈伦·亨利曾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 , 能说地道北京话 。 在大使看来 , 中国地域广阔 , 风格多元 , 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烹饪方式 , “比如饺子 , 在北方是水饺 , 在南方是蒸饺 , 到了上海是煎饺 , 它们都很美味 。 ”亨利喜欢从美食中感受中国的多元文化 , 也期待从中国的不同领域找到深化巴中合作的新机遇 。
“外卖小哥称赞我的普通话”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 地道的北京音 , 是亨利在北京生活多年练成的 。 2011年 , 亨利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 , 本科毕业后 , 他继续深造 , 2017年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获得法学专业硕士学位 。
回想起学习时光 , 亨利的眼中难掩怀念之情 。 “2011年我刚入校时 , 适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 举行了许多庆祝活动 。 ”亨利说 , 在其中一场晚会上 , 他熟悉的中国演员成龙登台献唱 , 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成龙唱得特别好 , 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他会唱歌 。 也是在那一刻 , 我感觉到清华是一所特别的大学 , 北京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 。 ”随后的日子里 , 偌大的清华园为亨利提供了学习成长的舞台 。 “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办的讲座 , 都让我受益颇多 。 ”亨利说 。
校园生活之外 , 亨利特别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了解中国 。 亨利特别喜欢与中国老百姓“搭话” , 无论对方多大年龄、什么职业 , 亨利都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沟通 , 这也成了他掌握汉语的“诀窍” 。 亨利认为 , 中文有口语、书面语之分 , 有声调之变 , 还有方言之繁 , 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学好 , 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口说 。 “我讲的‘多开口’ , 不仅指的是跟老师或者同学对话 。 ”亨利说 , “中国是一个多元的国家 , 各地发音不尽相同 , 还要多接触不同的口音 , 才能对中国有更全面的了解 。 ”
宿舍管理员、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都成了亨利中文学习路上的“一字之师” 。 在中国朋友们的友善帮助下 , 亨利的中文说得更加流畅自然 , 还因此引发不少趣事 。 一次 , 他在学校宿舍点了一份宫保鸡丁饭的外卖 , 取餐时 , 送餐小哥不相信刚刚用地道京片子接电话的是位外国人 , 甚至要求当面打电话“核实身份” , 亨利索性也当面接起电话说:“喂 , 你好 , 对 , 就是我 。 ”“因为我的普通话自带儿化音 , 很多次去取餐时他们都不相信订餐的是个外国人 。 ”亨利笑着说 , “外卖小哥称赞我的普通话 ,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经历 。 ”
中文纳入巴巴多斯教育体系
在华留学经历让亨利尤为重视增进巴中两国教育合作 。 他介绍 , 从2010年起 , 巴巴多斯赴华留学生数量一直稳定增长;同时 , 不断扩容的中国赴巴留学生也为巴巴多斯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 。 亨利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动巴中两国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 他举例说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与西印度大学在巴巴多斯共同建立中国信息工程学院 , 巴中学生得以到彼此国家交换学习 ,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 。
亨利认为 , 巴中教育合作不仅仅在高校层面 , 更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得到深化 。 他表示 , 很多巴巴多斯人渴望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 “在巴巴多斯小学里 , 6岁的孩子有机会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 到了中学教育阶段 , 中文已被纳入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馆通过访问学校、举办活动的方式 , 邀请中国学生欣赏巴巴多斯美景 , 了解巴巴多斯文化 。 亨利由衷期盼能将巴中友好的种子深植学生心底 。
推荐阅读
- 普通话|“每年举行‘鱼龙节’庆祝中国春节”(我在中国当大使)
- 陈怡然|川菜大师胡廉泉逝世享年79岁 曾被誉为“川菜活字典”
- 五粮液换帅继任者是“老班底” 原总经理曾从钦掌舵五粮液|15楼财经 | 李曙光
- 辣椒|煮面条最忌开水下锅!面馆老板透漏“秘诀”,出锅劲道爽滑还不坨
- 火锅|莫等闲,误了好火锅!“湊湊”新品上市
- 鸡蛋|看完马来西亚人吃的早餐,我只想说,真的“很澎湃”
- 这家“陶德砂锅”太山寨!无证经营且后厨不忍直视
- 湖北|去浙江必点的6道浙菜,是“浙菜之魂”,老板还以为你是浙江人
- 餐厅|辽宁男子自助餐厅内吃20斤海鲜,还把餐盆端上桌,“我能全吃完”
- 野菜|雨水过后,记得多吃3样忌2样,应季而食,顺利度过“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