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古代吃货兴致盎然 蟹文化千年不衰

对于螃蟹的热爱 , 古人不比今人少几分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爱螃蟹有多深” , 那么李白会说:“螃蟹就酒 , 越喝越有 。 ”(蟹螯即金液 , 糟丘是蓬莱) 。 美食家苏轼会说:“瞧这盘子一样大的梭子蟹呦 , 可馋死我啦!”(堪笑吴兴馋太守 , 一诗换得两尖团) 。 而大病初愈的陆游也激动得“胡言乱语”了:“吃了螃蟹 , 我眼都不花了 。 你看你看 , 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 ”(蟹黄旋擘馋涎堕 , 酒渌初倾老眼明)透过这些文人的笔 , 我们能感受到延续千年、经久不衰的蟹文化 。
“螃蟹第一代言人”非他莫属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 , 不是勇士 , 谁敢去吃它呢?”我们无法知道这第一人究竟是谁 , 但可以想象得到 , 当古人第一次将螃蟹送入嘴边时 , 内心或许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的:这货真的能吃?正如当年抱着必死的信念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一样 , 我们今天能品尝到这项美食 , 其实应该感谢这位无名古人的壮举 。
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古籍中关于吃螃蟹的最早记载 , 出现在东汉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善苑国尝贡一蟹 , 长九尺 , 有百足四螯 , 因名百足蟹 。 煮其壳胜于黄胶 , 亦谓之螯胶 , 胜凤喙之胶也 。 ”从这段文字来看 , 进贡给汉武帝的这只蟹重量要按斤而不是两来算 。 如此庞然大物自然是没有那么大的蒸锅来蒸的 , 事实上 , 人家根本就不是蒸着吃的 , 而是把它的壳煮成胶 , 名为螯胶 , 比传说中仙家用凤喙及麟角合煎而成的胶还要珍贵 。 这一看就是忽悠成仙狂魔汉武帝的 , 吃了能不能成仙且不说 , 放着美味的蟹黄不吃 , 吃蟹壳?
【毕卓|古代吃货兴致盎然 蟹文化千年不衰】那么汉武帝真的是第一个吃螃蟹(壳)的勇士吗?并非如此 。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周礼》时就提到过“青州之蟹胥” , 也就是采用今天山东沿海一带出产的螃蟹 , 把蟹剁碎 , 腌制后的肉酱 。 这说明早在先秦时期 , 蟹肉酱就在当时贵族的食谱和祭祀的名录上出现过了 。
虽然螃蟹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极为悠久 , 不过螃蟹正式成为古人眼中的时髦珍馐 , 需要等到一个人的出生——毕卓 。 此人生活在众星云集的魏晋时期 , 既没有潘安卫玠之倾城美貌 , 也没有阮籍嵇康之盖世才学 , 并且还是个嗜酒如命的“酒鬼” 。 然而 , 他却以一己之力推动螃蟹变身文艺范儿 , 成为古代当之无愧的“螃蟹第一代言人” 。
毕卓平生有两大爱好 , 一好饮酒 , 二好吃蟹 , 在任职吏部郎的时候 , 还干过醉酒后去百姓酒瓮中偷酒被抓的荒唐事 。 而他之所以成为螃蟹代言人 , 主要是因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里的一条记载——毕茂世(即毕卓)云:“一手持蟹螯 , 一手持酒杯 , 拍浮酒池中 , 便足了一生 。 ”
看看 , 一手拿蟹腿 , 一手拿酒杯 , 喝一口酒 , 吃一口蟹 , 多么独特的姿势 , 多么深刻的人生感悟!由此 , 螃蟹配酒一举成为后世人眼中潇洒风流的经典象征 , 引起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模仿 。
左手拿蟹右手举杯 , 食蟹的仪式感少不了
毕卓一代言就是1700年 , 后世的文人雅士 , 只要想表达畅快诗酒尽兴娱情 , 模仿毕卓的“一手蟹螯 , 一手酒杯”就是必备的基本操作 。
毕卓的后世粉丝中不乏超级大咖 , 比如李白 。 众所周知 , 酒是李白一生至爱 , 否则也不会有四首《月下独酌》诗流传于世 。 大家最熟悉的是其一中“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几句 , 在其四中还有这样的描写:“蟹螯即金液 , 糟丘是蓬莱 , 且须饮美酒 , 乘月醉高台 。 ”这里的“金液”指的是美酒 , 蟹螯搭配美酒 , 美上加美 , 醉眼蒙眬中 , 李白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蓬莱仙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