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烧茶、烤茶 。 拉祜族习惯饮用的烧茶做法是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 , 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 烤茶 , 拉祜语叫“腊扎夺” , 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 , 放入茶叶进行抖烤 , 待茶色焦黄时 , 即冲入开水煮 。 如茶汁过浓 , 可加入开水在锅中煮半熟后 , 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 , 饮用时 , 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饮用 。 这种茶水略有苦涩酸味 , 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 。 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的佤族 , 饮用的是独具一格的烧茶 , 烧茶佤族语“枉腊” , 是一种与烤茶相似 , 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 。 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 , 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 , 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 , 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 。 这种茶水苦中有甜 , 焦中有香 , 正是东汉华陀《食论》中写的苦茶久食益思意的感觉 。 这种饮茶方法流传已久 , 现在佤族中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 。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 唐樊绰《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也说:“茶出银生城 , 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 , 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 , 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 , 采无时 , 杂椒盐烹而饮之 。 ”这些记载实际上就是佤族饮用的擂茶 。
怒族的盐巴茶 。 盐巴茶是怒江一带怒族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 。 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 , 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烤香 , 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 , 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 , 去掉浮沫 , 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 , 并持罐摇动 , 使茶水环转三五圈 , 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的开水稀释,这种茶汁呈橙黄色 , 这样边煨边饮 , 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 。 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 , 以增进牲口食欲 。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 , 蔬菜缺少 , 就常以喝茶代蔬菜 。 现在 , 怒族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 “苞谷粑粑盐巴茶 , 老婆孩子一火塘” , 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 , 边吃谷粑边饮茶的生活情景 。 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每日必饮三次茶 。 “早茶一盅 , 一天威风;午茶一盅 , 劳动轻松;晚茶一盅 , 提神去痛 。 一日三盅 , 雷打不打”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 。
傈僳族的油盐茶 。 油盐茶 , 傈僳语“华欧腊渣渣” , 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 先用小土陶罐将茶烤至焦黄 , 加入开水 , 然后放入食用油相加 , 再加开水煮沸3-5分钟 。 这种茶汁既能解除渴 , 又能充饥 , 别有风味 。
藏族的酥油茶 。 居住在滇西北地区的藏族同胞 , 喜爱喝酥油茶 , 且成为生活必需品 , 这里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 , 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 其做法先用大土陶罐或锅将泉水煮涨 , 再把饼茶放在小土罐内烤至焦黄后加入酥油和炒熟舂碎的核桃仁、及盐、鸡蛋等 , 便使劲用木棒上下抽打 , 使酥油与茶汁和配料混合成浆状 , 倒入碗中即可饮用 。
爱伲人的土锅茶 。 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爱伲人喜欢饮用土锅茶 , 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 , 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 。 这种茶水清香可 , 回味无穷 。
撒尼人的铜壶茶 。 居住在阿诗玛的故乡路南县的撒尼人 , 喜欢饮用铜壶茶 , 即将泉水注入紫铜壶内烧开 , 加入茶煮后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