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在多地区反复 , 4月以来 , Wind预制菜指数整体涨幅已经超11% , 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 , 预制菜板块明显跑赢大盘 。 自2022年4月11日以来 , 预制菜指数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 , 累计涨幅达19.5% 。 其中预制菜板块相关企业得利斯和“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更是一度涨停 。
冷链+口味赛道火爆 , 但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还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
既有聚焦该赛道的预制菜企业 , 如味知香、真滋味、好得睐等;也有速冻食品企业的产品线延伸 , 如安井、三全、立高等;同时 , 金龙鱼、温氏股份、圣农发展、龙大肉食、国联水产、颐海国际、西贝、广州酒家等也都沿着供应链进入预制菜领域 。
按理说国内预制菜在B端发展多年已相对成熟 , 2020年开始从C端发力 , 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 但为何没有龙头企业跑出来?
首先 , 相较美日动辄百亿、千亿营收规模的企业 , 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菜企业营收规模多为10亿以下 , 且为区域型企业 。 其中70%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 , 规模小、实力弱、区域分布分散 。
其次 , 市场集中度低 , 区域特征不明显 , 企业市场份额有限 。 2021年“C端”预制菜消费中一线城市占比近一半 , 而一线城市人口仅有8299万 , 占全国人数比重不足6% 。
最后 , 由于规模化全国性企业数量很少 , 存在渠道竞争向品牌竞争升级的问题 。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 , 我国预制菜市场虽然已初具规模 , 但较美、日等国际成熟市场而言仍处于发展初期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未来谁能率先领跑、抢占市场?
餐饮上游的农业有政策与原料优势 , 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 , 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产品原料 , 能够被充分利用 , 再加工成“半成品预制菜” , 为自身企业增值 , 如果能快速建立B/C端的分销渠道他们或有可能凭产品力诞生黑马 。
位于餐饮行业下游的外卖平台、盒马等新零售终端 , 他们具备渠道优势 , 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多消费者数据 , 从而不断优化预制菜产品 。 进军预制菜的京东 , 本身拥有强大的物流、供应链实力 , 这也是预制菜品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连锁品牌餐企 , 他们具备做预制菜的口味优势 。 预制菜的核心在于产品、在于口感 , 而餐饮企业最清楚消费者喜欢什么 , 他们推出的预制菜都是在门店经过成千上万次消费检验 , 是消费者用嘴投票出来的 。
专业预制菜企业深耕区域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 ,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
多人认为预制菜门槛很低 , 实际上恰恰相反 , 只有资金是不够的 , 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供应链体系、核心竞争力 。 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 , 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中 ,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口味复原程度 。 想要保证风味口感、保障食品安全 , 预制菜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就是在生产、运输、仓储、物流等各环节中对温度的要求 , 不仅要建立高频、高效的冷链仓配系统 , 还要有一整套的控温、恒温、测温监控 。 因此 , 冷链成本制约了不少预制菜企业的大范围扩张 。
由此可知一家预制菜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 有两个关键因素 , 即“冷链+口味” 。
警惕成为下一个“社区团购”【土豆|预制菜是真刚需吗?】预制菜概念的爆火引来机构的关注 , 多家机构也火速推出预制菜深度报告 , 大多认为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
比如 ,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 , 预制菜市场的规模合计为2044亿元-3066亿元 , 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 , 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 长期来看 , 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 。
推荐阅读
- 蔬菜|你不知道吗,地大物博的周口,有着这么多的美食呢
- 香菇|夏天,孩子长个速度,是秋天的2倍!建议多吃4菜,助力成长不掉队
- 丝瓜|夏天多吃这菜,大火一蒸,8分钟上桌,少油少盐好吃又健康
- 潮汕|中国切菜方法不如米其林厨师?央视开始深挖张小泉
- 绿豆糕|鲜面条、排骨和豆角做得焖面太香了,连饭带菜一锅出,秒吃一大盘
- 香菜|天热想吃肉,教你10道做法,清爽不腻,吃着过瘾不长胖!
- 大白菜|俗语“羊不姜,鸡不豆,鱼不粉”,是什么意思?符合烹饪原理吗?
- 饺子|为啥地道的东北菜,在南方不受“欢迎”?
- 辣椒|天热不开胃?试试这6道“开胃菜”,一锅搞定,好吃实惠下酒下饭
- 银耳|推荐5道适合伏天吃的家常菜,清淡少油,简单易做,大人孩子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