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六 )


我国历史上最早专门对茶颁布和施行政策的朝代是唐朝 , 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始于唐朝 。 茶叶随文成公主传入西藏 , 藏族饮茶很快成为风尚 , 西北、西南逐渐出现了少数民族到内地茶区 , 用马匹、皮毛等向汉族换取茶叶(也包括换取其它一些生活生产资料)的交往形式 。 朝廷很快从中认识到茶叶边销不仅使朝廷能获得重利 , 而且对边疆少数民族尚有一种特殊的制约作用 。 于是“茶马互市”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 ,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朝廷政治态度的贸易形式 , 很快被定格下来 。 从此 , 无论藏族还是其它少数民族 , 向汉族换茶 , 都必须听从朝廷安排 , 按双方事先约定数量 , 在指定地方进行交换 。 因交换一方为茶 , 一方为马 , 故称“茶马互市”(又称“以茶易马”)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记载:“开元十六年(728年) , 吐蕃又请交马于赤岭(青海湖东岸日月山) , 互市甘松岭(四川松潘西北) , 宰相裴光庭曰:‘甘松、中国阻 , 不如许赤岭 。 乃听以赤岭为界 , 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 ’”当时运往互市的茶叶 , 主要是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的茶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 互市地点一直在赤岭进行 , 由于彼此恪守约界 , 讲究信用 , 互市一直很顺利 。 茶马互市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 , 到了宋明两代发展更为红火 。
宋代与北方的辽、西夏和金之间一直频繁发生战争 , 战争需要大量军费开支和大批马匹 , 因此 , “茶马互市”被朝廷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 宋代茶叶发展超过前朝各代 , 茶税增加已成为朝廷战争军费开支的一大支柱 , 茶叶增产为朝廷易马提供了充足的茶叶货源 。 双重利益驱动 , 使朝廷对“茶马互市”给予特别重视 , 视其为一项重要的、有利于战争、有利于国防的战略措施 。 为此 , 宋王朝实行了一套更严厉的榷茶制度 。 宋朝的“榷茶制”分两个时段 , 第一个时段是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开始 , 宋朝在京师、建安等四地“置场榷茶” , 建立专买专卖管理机构 , 将茶由官府垄断买办 , 并制定有非常严厉的惩处条律 , 禁止私人买卖 。 太宗淳化四年(993年) , 宋朝重新修订“禁法条贯 , 始立等科罪” 。 制订出了一套非常残酷的榷茶条律 , 激起百姓普遍反对 , 同年 , 四川灌县的王小波起义 , 就是因为茶叶垄断过度 , 激起百姓不满 , 茶农们在茶贩王小波率领下 , 揭竿而起的 。 朝中也有颇多非议 , 结果重蹈唐朝榷茶暴政复辙 。 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 , 宋朝皇帝不得不下令废除了宋朝延续百年的榷茶制 。
宋朝榷茶制第二个阶段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年) , 因为北方战端又起 , 朝廷对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地区)用兵 , 为博马筹饷 , 重又实行榷茶制 。 次年陕西发生“马道梗阻” , 北方马源路断 。 朝廷将“茶马互市”的地点由西北的秦、凤、熙、洮诸州改到西南 , 开辟新的马源 。 这一改变 , 除有北方马源路断原因外 , 朝廷也看到四川雅安一带有丰富的边茶资源 。 熙宁六年(1074年) , 朝廷令李杞入蜀买茶博马 , 李杞第二年派蒲宗闵入川榷茶 , 蒲在四川各地设置茶马司 , 确定买马场 , 极力对川陕之茶实行全榷 。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 , 蒲宗闵入川 , “下令川陕民茶(指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的茶)尽卖入官 , 严禁私行交易 , 全蜀茶尽榷” 。 蜀茶尽榷 , 而雅安茶叶首当其冲 。 当时蜀中产茶区设有茶马司(负责管理的机构)、买马场(互市地方) 。 交易最火的市场有雅州买马场(在今名山县新店一带 , 至今新店还有茶马司遗迹)、雅州灵关镇买马场(今宝兴县灵关镇)、雅州碉门卖马场(今天全县)和黎州卖马场(今汉源县清溪) 。 《雅安县志》记载: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皇上特别颁诏 , 下令“其雅州名茶 , 今专用博马 , 候马额数足 , 方许籴买” 。 要求用雅州名山茶易马 , 一定要把茶价卖到位 。 当时的“一百斤名山茶 , 可换四尺二寸大马一匹” 。 雅州所辖各县买马场茶马交易一直红火 , 得益主要有三:一是这些买马场都在通往康藏高原的交通要口上;二是雅安边茶以其优良品质在广大藏族群众中有良好声誉;三是雅安地区与康藏高原之间 , 以茶为媒的贸易交往由来已久 , 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