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从四川西部重镇雅安出发 , 经康定、昌都到达西藏拉萨 , 然后再通到不丹、尼泊尔等国的茶贸易线被称为南边茶之路 。
边茶指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之茶 。 四川雅安是“茶的故乡” , 也是有名的“边茶之乡” 。 雅安边茶又称“南路边茶” , 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 , 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 , 藏族人民为得到茶叶 , 不惧千山阻隔 , 走下雪域高原 , 以马匹、皮毛、麝香、药材等土特产品和汉族进行交换 。 雅安是茶的故乡 , 与藏区接壤 , 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 。 最初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简单的一些以物易物的往来 , 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 。 随着以茶为主要内容的藏汉贸易的发展 , 雅安边茶每年以800万到1000万斤的数量输入西藏 , 供应广大藏族同胞 。 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便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 , 因为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运输的物资主要是雅安的南路边茶 , 所以又称川藏茶马古道 。
一、雅安是茶的故乡
【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雅安古称青衣羌国 , 秦时立严道县 , 汉改称汉嘉 , 魏周时期一度改称始阳县 , 到隋朝文帝仁寿四年(605年)正式定名雅安(因境内有雅安山而得名) 。 从此 , 雅安名字一直沿袭至今 。
雅安是茶的故乡 。 据《雅安县志》记载:历史上的雅州“地宜五谷之外……其茶树为一县之专利” 。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边缘 , 境内多山 , 属邛崃山脉的延续 。 雅安地质属古生代岩层 , 除西北挨岷山山脉地区片麻岩层分布多一些外 , 其余多为页岩、沙砾岩、石灰岩 , 故其土壤多为含较多有机物的砂质壤土或砂砾质粘土 , 表土层深厚 , 组织松软 , 养分丰富 , 宜于排水 , 有宜于茶树生长 。 雅安四季分明 , 夏无酷暑 , 冬无严寒 , 雨水丰富 , 空气湿润 , 古来就有“漏天”、“雨城”之称 , 年降雨量多达1700毫米以上 , 日照仅100多天 , 多雨、多云、多雾 , 空气特别清新 , 是雅安气候最显著的特点 。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征 , 为雅安成为茶的故乡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
传说神农尝百草以治疾 , 茶亦是其中之一 。 百草显然指野生植物 , 治疾则说明茶当时只能药用 。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 发于神农 , 闻于周鲁公” 。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 周武王灭纣后 , 西南巴蜀小国曾以所产之茶作为珍贵礼物去进贡 。 青衣羌国乃巴蜀小国之一 , 这说明雅安茶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先秦 , 甚至更远古的年代 。
王褒的《僮约》称茶在西汉时已被蜀人发现 , 并通过“武阳买茶”指出 , 当时蜀中已有茶叶销售 。 茶叶成为商品进入市场 , 说明当时蜀人对茶的认识和利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 。 武阳指今新津、彭山一带 , 新津、彭山皆是平坝为主 , 茶树并不很多 , 而当时茶市已颇具规模 。 市上的茶叶来自何处?《晋书》记载:“蒙山在雅州 , 凡蜀茶尽出此 。 ”唐代李肇《国史补》也有记载:“剑南(指雅州)有蒙顶石茶 , 或小方、或散芽 , 号为第一 。 ”新津、彭山与雅安相距很近 , 市上交易红火的茶叶均出于此 , 成都及成都周边市上的茶叶这不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