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 , 本指天色较晚时采摘的茶叶 , 泛指茶叶 , 又指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
【茶史探究】宋人苏东坡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将好茶比作美女:“仙山灵雨湿行云 , 洗遍香肌粉未匀 。 明日来投玉川子 , 清风吹破武陵春 。 要知玉雪心肠好 , 不是膏油首面新 。 戏作小诗君勿笑 , 从来佳茗似佳人 。 ”
茶树古已有之 。 茶树原产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云南 , 一说是在西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云贵高原地区 。 是谁发现茶的呢?传说上古的神农氏炎帝“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茶而解之” 。 又一说 , “黄帝食百草 , 得茶解毒 。 ”《尔雅·释木》中记载:“槚 , 苦荼 。 ”晋人郭璞注曰:“树小如栀子 , 冬生 , 叶可煮羹饮 , 今呼早取为荼 , 晚取为茗 , 蜀人名之苦荼 。 ”明确地描述了茶树的特性 。
茶最初是作药用、食用和祭祀用 , 然后才作饮品 。 炎帝、黄帝中毒 , 得茶而解之 , 即是茶的药用 。 秦汉时期《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 , 令人有力悦志 。 ”三国魏华陀《食论》说:“茗久食益思意 。 ”汉代之前茶主要用作食品 , 《诗疏》云:“椒树、茱萸 , 蜀人作茶 , 吴人作茗 , 皆合煮其中以为食 。 ”现在的腌渍茶、打摆茶、油茶、烤茶、罐云茶等 , 均沿用古习 。
茶作为饮品不过二千余年 , 西汉巴蜀有饮茶时尚 , 有专用茶具 , 还有茶市 。 公元前59年西汉人王褒在《僮约》一文中记载了家僮每天要做的事情 , 其中有“烹茶尽具 , 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 , 可见当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 并且茶叶已成为商品 , 形成了武阳这样的茶叶集散地 。
南朝齐国人王肃投奔北魏 , 不吃羊肉及酪浆(即牛奶或羊奶) , 常吃鲫鱼羹 , 渴则饮茶 。 有一次他拜见北魏高帝拓跋珪 , 却开始食羊肉、酪浆 。 魏高帝感到很奇怪 , 就问他:“羊肉与鱼羹比怎样?茶汁与酪浆比又怎样?”王肃回答:“羊是陆产之最 , 鱼是水族之长 。 羊好比齐鲁大邦 , 鱼好比邾莒小国 。 惟茶不中 , 与酪为奴 。 ”彭城王拓跋勰插嘴:“卿不重齐鲁大邦 , 而爱邾莒小国 。 明天我们为你设邾莒之会 , 亦有酪浆和茶 。 ”后来人们就把茶叫做“酪奴” 。
唐朝有一种名茶 , 产于安徽安庆县天柱峰 。 唐朝宰相李德裕有一朋友被朝廷授予舒州(今安徽舒城县)知州 , 李德裕对他说:“你到了舒州 , 天柱峰的茶叶请你寄三数角(角是贮茶器)给我 。 ”那人一到舒州 , 便连忙托人带了几十斤天柱峰的茶叶给李德裕 。
可李德裕不受 , 退还给了朋友 。 第二年 , 朋友被罢去舒州知州 , 临行前 , 他精心挑选了几角天柱峰的茶叶送给李德裕 。 李德裕高兴地收下了 , 对朋友说:“这茶可解酒肉毒 。 ”说完 , 他叫仆人煮了一壶茶 , 然后把茶倒进盛着肉的银盒子中 , 盖上盖子 。 第二天早上 , 李德裕与朋友一起打开盒子 , 肉已经化成水了 。 众人都服其广识 。
唐人喜欢把茶叶加工成饼 , 用黑茶叶包裹 , 中间打一个洞 , 用绳子串起来 , 便于携带 , 这称为串茶 。
南唐京都开封禁苑有北苑使董源 , 世称“董北苑” , 善制茶 , 人以为贵 , 称此茶为北苑茶 。 其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凤凰山所产之茶 , 亦称北苑茶 。 太平兴国初年 , 宋太宗赵光义始制龙凤模 , 以此造团茶 , 称为“龙凤团” , 专供宫廷饮用 , 以别于士民所饮的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