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郑学良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 小编还要续上一句:鸭戏池塘水 , 这就构成了上世纪生产队时期农村鸡犬相闻、鹅鸭戏水的田园生活 。
在写这一章节内容时 , 小编是颇为踌躇的 , 因为前面在写生产队时期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时 , 小编曾讲道 , 那时的物质生活 , 清苦归清苦 , 但一年之中 , 除了过年要杀年猪、吃腊肉外 , 偶尔也会吃点肉食打回牙祭改善生活 , 注意 , 我说的是偶尔 , 如过节或招待重要客人时 , 大部分网友认可赞同我的说法 , 但也有小部分人持完全否定态度 , 认为那时人们一年四季基本上饿肚子 , 常年瓜菜代饭 , 甚至吃糠咽菜 , 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过年才吃上一回肉 , 平时都不见荤腥 , 对此 , 小编认为这说法也不符合事实 , 可能个别年代(如三年困难时期)和个别地区、个别人的生活状况确实如此 , 但不能就此以偏概全 , 更不能肆意抹黑那个年代 。
就小编个人的经历来说 , 生产队时代 , 农村社员家庭生活确实很不富裕 , 能做到粗茶淡饭就是幸福生活 。 “饭”除了主粮外 , 加上红薯、土豆、玉米等杂粮等 , 基本上能温饱 , “菜”都是自种自制的蔬菜和咸菜外 , 偶尔(还是偶尔)吃点肉食补充营养改善生活 , 肉食除了常见的猪肉外 , 社员自养的家禽也是重要来源 。
小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 , 成长于七十年代 , 农村的孩子从小起就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 小编跟那个年代生产队的同龄小孩一样 , 干得最多的就是喂猪、养鸭等家务活 。 其实 , 生产队时期 , 国家对农村养殖业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 , 奉行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 就集体来说 ,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 这个“全面”就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生产与发展 , 粮食生产肯定摆在第一位 , 但同时 , 还是要兼顾其它产业的发展 。
小编所在生产大队就有专业队 , 人员从各生产队抽调 , 专门从事果木种植或猪、鹅等家畜家禽养殖 。 生产队也曾经建过养殖场集体喂过猪 , 为什么说曾经呢 , 因为我没亲眼见过 , 小时候 , 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生产队一所废弃的仓库玩耍 , 听父母说 , 那里曾经是生产队的养猪场 , 也曾集体喂养过生猪 , 不同于社员自家养猪 , 饲料全部是人工扯的野外青草和米糠等 , 生产队集体喂猪大部分是喂集体的粮食 , 再加上饲养员没那么精心 , 常发生生猪病死事情 , 社员们意见大 , 只养了一二年就办不下去 , 就地解散 。
集体养猪我没经历过 , 但生产队集体养家禽的事我非常熟悉 , 小编那地方有养鹅的历史和习惯 , 特别是当地的特产“溆浦鹅” , 鹅肝肥大 , 法国人爱吃鹅肝酱 , “溆浦鹅”是最好的鹅种 , 县外贸公司跟生产队签合同 , 鼓励生产队喂养 , 完成外贸公司的收购任务后 , 还有当时很紧俏的化肥奖励 , 生产队安排二名社员专门负责养鹅 , 每人喂养五六十只鹅左右 , 除了主要卖给外贸公司、为生产队集体挣副业收入外 , 有时二三年还会给社员分一次鹅 , 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过一次鹅肉大餐瘾 。
除了集体养殖家畜家禽外 , 当时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以社员农户自养为主 。 原因前面也说过 , 包括积极性、饲料来源等问题 , 家畜家禽还是适合于农民社员自家散养 。 上世纪七十年代 , 虽说政治氛围依然浓厚 , 但在经济和社会生产方面已有所务实和放松 , 五六十年代的事我不清楚 , 但如果还有人说七十年代 , 社员家喂养鸡鸭、种点蔬菜是走资本主义 , 要割资本主义尾巴 , 我认为这是瞎扯淡 , 纯粹是抹黑 。 小编完整经历了七十年代 , 所在生产队家家户户喂养生猪鸡鸭 , 而且喂养越多越好 , 从没有听说哪家喂养鸡鸭多就要受批判、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 不但不受批判 , 并且还鼓励 , 例如 , 那时国家每年通过食品站向生产队下达生猪定购任务 , 生产队又将任务分配到社员家 , 如果不鼓励社员养猪 , 怎么完得成食品站的任务呢 , 城镇居民不吃肉去吃西北风?
推荐阅读
- 经典|今日距话事!“①周年,一盅两件,10元均一”,
- 紫薯|简单的搭配,经典的味道,是真的很好吃
- 油饼|解馋必备!细数哪些经典下饭菜,你最爱哪一种呢?
- 经典|景德镇不仅陶瓷器有名,尝尝这几道菜,好吃到流眼泪
- 经典|第一次吃东北菜,2人点了4个菜被老板劝住:菜量大,吃完再点
- 辣子鸡|经典川菜辣子鸡,红红火火够味道
- 凉拌|夏天10道经典下酒小菜,下酒杠杠滴,尤其是第7道,特别适合夏天
- 经典|记忆里的牛杂煲才是天花板,搭配自制蘸酱,才是广式的味道
- 米饭|生产队那个年代—衣食住行之“食”:吃肉“打牙祭”
- 咖啡店|经典意式美食,芝士肉酱千层面,一口下去超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