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清肺食物”?

导语:这些天全国各地雾霾严重 。 一些小偏方流传开来,号称有些食物可以“清肺”,最常见的如木耳和猪血 。 这些防雾霾的“清肺食物”可信吗,能减少甚至避免雾霾细颗粒物对肺部的损害?
根据最近的环境保护部的数据,近日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其中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片,多地pm2.5“爆表”,雾霾天气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对于雾霾,坊间流传着很多“小偏方”,说是可以“清肺”,最常见的是木耳和各种动物血(如鸡血、猪血) 。 这些防雾霾的“清肺食物”可信吗,能减少甚至避免雾霾细颗粒物对肺部的损害?
要想弄清这些“清肺食物”是否有效,要先了解雾霾是怎样对肺部产生损害的 。
雾霾如何损害肺部
环境卫生学上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将其分为气态和气溶胶,气态污染物包括气体和蒸汽,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烃类等;另一种气溶胶态的大气污染物,常常被称作大气颗粒物,咱们现在说的雾霾就属于大气气溶胶(即大气颗粒物)的范畴 。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工业、机动车排放外,北方地区供暖也排放巨大,所以之前的雾霾大都是北方的冬季尤为严重 。
雾霾对身体的危害主要就是大气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大气颗粒物对身体肺部可产生直接危害,这种危害的大小主要与颗粒物的浓度和颗粒直径有关,浓度越大、颗粒直径越小危害就越大 。 浓度越大危害越大很容易理解,但颗粒直径为什么越小越有害呢?原因就是越大越“笨拙”,越容易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很难进入呼吸道甚至肺泡 。 在空气动力学中,把直径(这里指空气动力学的等效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称作可吸入颗粒物,就是因为它能够进入呼吸道而得名 。 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0微米(1厘米=10000微米)的,就会被鼻纤毛阻拦,对身体产生不了危害 。 而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作细颗粒即pm2.5,在空气中悬浮时间更长,易与滞留在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以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 加上pm2.5更易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 我国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发布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中的PM2.5监测数据 。
大量的颗粒物进入肺部对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可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作用下降,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吸附着有害气体的颗粒物还可以刺激甚至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以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损害,发生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 。 虽然pm2.5造成呼吸系统损伤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但就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
由此可见,雾霾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是细小颗粒物通过我们呼吸进入呼吸道系统(包括肺),甚至进入血液,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复杂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而产生的各种危害 。
食物能减少这种危害吗?
首先谈谈常见的所谓“清肺食物”木耳和猪血 。 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富含膳食纤维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能够吸附一些有机物(如胆固醇),所以和其他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一样,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胆结石的作用;木耳多糖具有一定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食物 。 但木耳是否能“清肺”减少雾霾颗粒物的危害呢?显然不可能,因为我们所说的雾霾颗粒物是进入呼吸系统产生危害的,而木耳是要进入消化道的,在肠道中通过膳食纤维吸附一些有害物质,两者各走各的路,都没有机会碰面,更不用谈“清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