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十大功效,是真相还是谣言?

近来有个帖子 , 描述了蜂蜜“十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 列举了蜂蜜十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那么这些“秘密”靠谱么?
在考察之前 , 我们先客观的了解下蜂蜜 。 蜂蜜是蜜蜂收集花朵蜜腺分泌的花蜜 , 然后在自己的胃中储存约一小时左右 , 混了了胃分泌物后重新吐回蜂巢 , 经一段时间蒸发、成熟所成的粘稠液体 。 蜂蜜的主体是高浓度的糖 , 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 , 含量可以达到近80% 。 剩余部分主要是水 。 成熟的蜂蜜含水量应该控制在20%以下 , 一般为17%左右 。 剩下的3%左右成分 , 则是一些酶、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其他小分子物质 。 在了解了蜂蜜的组成后 , 我们再逐条看看这些“真相”的真相 。
流言1:蜂蜜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 , 妥善保存可以几百年不变质 , 营养也不会流失 。
真相:我们可以看到 , 蜂蜜本质上是浓度很高的糖溶液 , 而如此高浓度的糖溶液 , 会使得落入其内的微生物迅速脱水 , 从而死亡或休眠 , 因此 , 蜂蜜的确很难腐坏 。 但是 , 如果蜂蜜保管不慎 , 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 当含水量高于21%时 , 就会有微生物开始活动 , 造成蜂蜜酸败 。
那么 , 妥善保存 , 不吸水的蜂蜜是不是就进了“保险箱” , 不会变质了呢?其实也不是 。 由于蜂蜜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果糖 , 而这两种单糖都会缓慢的发生反应 , 生成一种称为羟甲基糠醛的物质 。 这种物质的存在 , 造成了蜂蜜品质的下降 , 因此也是衡量蜂蜜新鲜程度的指标 。 因此说“没有营养流失” , 大体不错 , 毕竟主要成分还是糖;但是“几百年不变质”有夸大之嫌 。
流言2:蜂蜜可减少心血管系统的脂肪堆积 。
真相:目前没有明确的报道证明蜂蜜中的那些总量才5%左右的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内脂肪有什么清除作用 。 相反的 , 由于蜂蜜含有大量糖 , 过量摄入会升高血糖 , 继而引发人体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等反应 , 反而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 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好处和实实在在的坏处面前 , 正常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
流言3:蜂蜜是唯一一种非人工制造的甜味剂 。
真相:事实上 , 作者压根没有弄清甜味剂的定义 。 依照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 , 甜味剂是一类成分单一明确的、可用于改善食品口感 , 增加甜味的物质 。 蜂蜜是作为食品而不是甜味剂存在的 。 退一万步来说 , 就算是把蜂蜜当作“非人工制造的甜味物质” , 那甘蔗、甜菜压榨蒸干得到的粗糖 , 同样符合逻辑 , “唯一”这个帽子 , 也实在戴不上 。
流言4:蜂蜜不会像经过提炼的糖和蔗糖那样在胃里发酵 , 因此不会有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
真相:前面说到 ,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 , 其作为微生物碳源来说 , 和其他糖类 , 如蔗糖等 , 没有本质区别 。 事实上 , 很多微生物对单糖的偏爱性更高 。 因此 , 这一条实在属于编造的功能 。
流言5:蜂蜜可能是糖类中最简单的分子形式 , 无法继续分解 , 这使得它可以直接通过小肠进入血液 , 不会像蔗糖那样引起消化系统问题 。
真相:这条实在是对人类消化系统功能的污蔑 。 诚然 , 葡萄糖和果糖的确是单糖 , 是最简单的六碳糖 , 但是蔗糖真的有那么不堪么?事实上 , 当蔗糖在进入小肠后 , 就被肠内蔗糖酶快速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 和蜂蜜所含成分一样 。 换句话说 , 对于小肠来说 , 蜂蜜和蔗糖 , 没有什么不同 。 此外 , 如果空腹摄入过量蜂蜜这种高糖物质 , 过量的糖进入肠道 , 会使得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过程发生改变 , 可造成腹泻症状 , 这就是蜂蜜“通便”作用的由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