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梨|土豆为什么能在世界范围内打败番薯?( 二 )





相比之下 , 土豆在中国的产量只有0.17亿吨 。
但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是 , 中国34个行政区 , 每个地方都有土豆的种植——虽然总量比不上番薯 , 但它的分布显然更广 。
虽然同样来自美洲 , 虽然同样生在地下 , 有相当强的适应性 , 但土豆春夏秋冬都能种 , 三摄氏度以上就能发芽 , 两三个月就能收获 , 耐寒耐旱 , 酸性碱性土壤都能适应 , 一般不会绝收 , 堪称救穷人于水火的神器 。
而 红薯 就要娇气得多 ,十摄氏度以下不发芽 , 虽然在美洲长得好好的 , 但是移植到亚欧大陆以后 , 除了北回归线以南 , 其他地方基本只能四月种植十月收获 , 非常不灵活 。



即使是冻得像石头的土豆 , 还是能给人们做充饥的食物
尤其对高纬度的欧洲国家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来说 , 它们是大航海的主角 , 在它们的国土上种植红薯 , 穷人想充饥还得等半年?显然 , 土豆征服世界 , 从一开始 , 就比番薯占有先机 。
目前 , 以土豆为主食的国家有德国、俄罗斯、奥地利 , 而美国、英国、西班牙等也以土豆作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主食 。 这一分布逻辑 , 就能看出端倪 。
我们曾经拥有过一个
“番薯盛世”
但与欧洲不同 , 前工业时代 , 以中国为代表的人口大国 , 原本更青睐番薯 。
在《薯芋新天地》里 , 拍到了富庶的浙江农村 , 依然保留着把番薯掺入大米里烧煮成稀饭的食物 。



对于嗜甜的中国人来说 , 近似的产量、近似的种植条件 , 我们更愿意多种些口感甜美的番薯 , 而不是索然无味的土豆 。 这是中国人眼里 , 土豆和番薯一直是“难兄难弟”理由之一 。



饥馑岁月 , 番薯养活了无数中国人 。
根据《清史稿》记载 , 顺治八年清军入关时 , 全国统计在册人口大约为1800万户 , 剑桥中国史由此推论中国大约只有5000-6000万人口 。 不到一百年后的乾隆年间 , 总人口突破4亿——这一数字上的飞跃 , 与经济的发展有关、与社会结构的进步有关 , 更与来自新大陆的粮食作物传入、养活了更多人有关 。



甚至有人把康乾盛世戏称为“番薯盛世” 。
但到了今天 , 人们依然保有拿番薯煮稀饭的传统 , 毫无疑问 , 就是为了好吃——番薯迷人的、淡雅的甜味 , 为平淡的白粥妆点了无限趋近于中国传统士大夫审美范式的滋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