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饮食寡淡的古人,为何在宋代,开始追求起了美味?( 二 )


除了腌渍食品的发展之外 , 充裕的食盐让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 , 可以不再吃得那么寡淡了 。
有了盐味之后 , 也激发出了人们对于其他风味的追求 , 这也是推动宋代调味品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

在中餐中 , 食用油一直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
但在中国古代 , 油脂一直都是十分稀缺的资源 , 尤其是在汉代发明榨油技术之前 , 从动物体内提炼的脂肪 , 几乎是贵族独享的美食 。
即使在汉代发明了榨油技术后 , 食用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依然是一种奢侈品 。
直到宋朝时 , 榨油行业与农业真正分开 , 出现了专职榨油工坊后 , 食用油的价格才有所下降 。

▲如今的食用油
油价的下降 , 除了因为出现了专职榨油的工人之外 , 还因为宋代发达的农业让大面积种植油料作物成为了可能 。
而且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后 , 产量更高的油菜籽 , 逐渐取代了出油量少的芝麻 , 成为了新的主力油料作物 。
之前买不起芝麻油的百姓 , 也可以用菜籽油烹饪了 。
宋代百姓究竟有多喜欢油呢?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经描述说:当时北方的人无论吃什么的 , 都要在油里先煎一下 。
这在宋代之前 , 也是不可想象的 。

▲如今的古法榨油作坊
在中国古代 , 普通百姓并不能经常吃到肉类 , 因此古人的油脂摄入量普遍不足 。
植物油的大量运用 , 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 这对于古人保持健康也大有裨益 。
与此同时 , 在烹饪过程中使用食用油还可以帮助食物提香 , 这能够提升人们的食欲 , 也可以赋予食物尤其是素食 , 全新的风味 。
两宋时期士大夫阶级中 , 礼佛之人不在少数 。
他们一般都提倡食用素食 , 为了保证食材的可口 , 在烹调时 , 他们会大量使用植物油来调节口味 。
“素食”也逐渐发展成为中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餐的素菜烹饪水平 , 至今依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
除了常见的芝麻油和菜籽油之外 , 豆油、红花子油、蓝花子油、蔓菁子油等植物油 , 也开始被用于烹饪之中 ,
当时在一些沿海地区 , 还有人会提炼鱼油作为食用油 。

▲榨油用的油菜籽
但在整个宋代 , 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 , 还是北宋宣和年间 , 北方地区出现的“人脑油” 。
顾名思义 , 这种油就是人们利用在靖康之乱中 , 去世之人的大脑提炼的油 。
当时一些不法商贩 , 甚至还把人脑油当作猪油或其他动物油售卖 。
这些人的行径虽然令人发指 ,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即使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里 , 宋朝百姓的生活依然离不开食用油 , 这也是宋代烹饪的一大特点 。

除了食盐和食用油之外 , 其他加工调料在宋代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 其中进步最大的当属酱油和白糖 。
在先秦时代 , 中国古人就一直用“酱”作为调味品 。
但那时的酱多是豆类或者肉类发酵后 , 产生的糊状食物 , 一般被当作食物的蘸料来食用 , 并不能在烹饪时广泛使用 。

▲古法生产的酱油
到了宋代 , 随着发酵工艺的进步 , 人们发现发酵的大豆经过沉淀后 , 可以渗出红褐色的黏稠液体 , 不但具有豆酱的风味 , 还能够为食物上色 , 并且不破坏食材口感 。
由于它黏稠的感觉和食用油颇为类似 , 宋代人便用“酱油”来指代这种全新的调料 。
在酱油被发明之后 , 立即被广泛使用到食品的制作当中 。
其中尤其以卤菜、拌菜和酱油最为搭配 。
时至今日 , 在凉菜和卤味中 , 酱油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头号调味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