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炒面|志愿军吃的“炒面”是什么?洪学智说:长期吃容易肚胀、得口角炎】
文章图片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 “一把炒面一把雪”是志愿军指战员作战时最真实又最凝练的写照 。 正是炒面 , 解决了志愿军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 伴随着战士们浴血奋战 , 成为了我军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大功臣 。
志愿军战士吃炒面
那么问题来了 , 如此神奇的“炒面” , 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 , 由于敌机疯狂轰炸 , 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后方供给线 , 致使志愿军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 。 加之战事紧张 , 志愿军战士常常也来不及做饭 , 只能在前线忍饥挨饿 , 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
此时只有尽快寻找一种便于保存携带、又随时能食用的食品 , 才能解决前方将士的吃饭问题 , 有人提议做饼干 , 但因饼干体积大、不便携带被否定了 。
负责为志愿军筹措战备物资的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对此心急如焚 , 在苦思冥想中 , 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在1937年的西路军失败后 , 只身千里乞讨寻找红军的途中 , 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 , 食用方便 , 也容易保管 , 正符合志愿军目前作战的需要 。
这种炒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 , 它不同于现在市面上的炒面条 , 而是以糜子、芸豆、玉米、青稞、甜菜根、小麦、大豆、高粱米为原料 , 炒熟后磨制成粉 , 随时均可食用 。
炒面
李聚奎于是指示东北军区后勤部按照70%小麦 , 30%大豆、玉米或高粱的成分生产加工一批样品 , 这些混合的粮食经炒熟、磨碎后 , 再加入0.5%的食盐 , 炒面的样品就这么制作成功了 。
随后李聚奎将样品送到志愿军司令部去征求意见 。 彭德怀和洪学智等几位副司令员看了样品之后 , 非常满意 。 11月20日 , 彭德怀让洪学智给东北军区后勤部发电报:“送来干粮样子 , 磨成面放盐好 。 炒时要先洗一下 , 要大量前送 。 ”
1950年11月12日 , 东北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 , 要求各系统、各单位日炒炒面任务不低于13.8万斤 , 20天内炒面总量不少于276万斤 。 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 , 一时间 , 东北地区迅速掀起一个男女老少齐上阵 , 家家户户炒炒面的热潮 。
但由于朝鲜前线志愿军需要炒面量大 , 东北地区生产的炒面仍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 , 马上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布置 , 发动群众 , 家家户户炒炒面 。
人民群众进行炒面
周恩来在视察北京市一些机关的炒面工作时 , 也亲自动手 , 与机关的同志一起炒面 。 周恩来左臂曾负过伤 , 炒面时单靠右臂用力 , 面部的汗珠直往下流 。 一位女同志上前抢下周恩来手中的铲子说:“总理 , 不要累坏了身体 。 ”
周恩来却说:“不要紧 , 我们在国内受点累 , 这算不了什么 。 志愿军在前线很艰苦 , 要把炒面做好给他们当干粮 , 支援他们打胜仗啊!”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 , 仅过了20多天 , 第一批炒面共200多万斤就送到了前线 , 并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志愿军指战员的手里 。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说:“如果没有炒面 , 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质保障 。 ”
有了炒面 , 打仗时 , 战士们随身背着一条炒面口袋 , 饿了就抓一把炒面塞在嘴里 , 炒面比较干 , 为了便于吞咽 , 战士们就吃上几口雪 , 然后坚持行军作战 。 炒面虽然是极为简陋的野战食品 , 却饱含着祖国人民的深情 , 极大地激励了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 , 指战员们还专门编了一首快板诗称赞炒面:
推荐阅读
- 奶茶|就是这个,让我等了一年才吃上
- 武汉|全国哪里人吃猪“最猛”?前十没有北方一省一市,你家乡排名第几
- 竹笋|它是“菜中珍品”,再忙也要煲汤吃,经常吃开胃消食,味道好鲜美呀!
- 萝卜|冬天宁可少吃肉也要多吃萝卜,今天炒的这道小炒萝卜丝,香辣下饭
- 虾仁|破防了!这个超好吃!(酱汁虾仁炒蛋)
- 冰糖|四川8人出门吃饭,8个菜花了1000,吃完只说了4个字,网友沸腾了
- 广西|广西大哥做8道菜请朋友吃饭,因一件事意外火了,网友:过于真实
- 山药|立冬过后,抓住孩子“转骨黄金期”,常吃6种食物,营养高长得快
- 面食|天冷宅家里,建议吃这6道面食,简单易做又营养,赞不绝口,特香
- 湖北|湖北女子远嫁广东,晒出自己的晚餐,80岁的奶奶:吃不下去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