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月光清冷,桂树飘香,如山泉甘露,总有一些茶让你喝了兴奋到半夜( 二 )


泉 , 活水也;甘 , 清甜也 。
白月桂的汤水 , 与同样名字中有“桂”字的武夷一哥肉桂 , 完全不同 。
它清 , 甜 , 甘 , 鲜 , 活 。
喝它的茶汤的时候 , 想起武夷山水帘洞景区 , 那片几近消失的瀑布 , 以及上面的摩崖石刻——“为有源头活水来” 。
那种万千活泛物质齐集一杯茶汤中 , 令其鲜 , 令其香 , 令其温润顺滑 , 令其爽口的感受 , 非一般的武夷岩茶可以提供 。
这种汤感令我惊讶 。
赶紧去查资料 , 白月桂 , 原来是古老名丛中的一员 , 是生活在武夷山数百年的土生土长的原生种树 。
拥有如此美丽名字的名丛 , 原来是如斯这般的美妙滋味 。
跟之前喝过的所有武夷岩茶的汤感 , 都不一样 , 独特极了 。
尤其 , 它的香气 , 极有层次感 , 跟其它的名丛们从头到尾只有一两种香型不一样 。
它有好多种香型 。
第一冲揭盖的时候 , 是焦糖香里伴着淡淡的桂花香 , 那种秋季雨后 , 湿了花蕊的 , 由于空气湿润香氛传递打了折扣的 , 清幽冷馥的桂花香 。
到了第二冲 , 盖香突然转为浓郁的桂皮香 。 吓了一跳 , 说好的桂花香呢 , 怎么画风突变 , 桂皮香都出来了?幸而桂皮香不久就隐逸了 , 仍旧是桂花香飘扬盖上 。
第三冲第四冲 , 桂花香盈盈在头里 , 桂皮香跟进在尾调 。 俱是清雅 , 清新 , 不沉不郁的香型 。
像是阳春三月的风 , 伴着绿柳 , 伴着树间鹅黄 , 伴着高飞的纸鸢 。
春日游 , 杏花插满头 , 陌上谁家年少 , 足风流 。
白月桂就是一股清新的风 , 在这个冬日 , 吹绿了我的茶桌 。


《4》
喝完已经十点了 , 问李麻花 , 继续吗?
其实是还想让白月桂那清鲜 , 鲜妍的花香 , 以及清透甘甜的汤水 , 多在口腔里停留一刻 。
李大姑娘放下茶杯 , 大声说 , 当然继续 。 我还等着尝雪梨汤呢 。
我也很好奇 , 这江湖上传失许久的雪梨汤 , 究竟是什么味道 。
曾经 , 大约十来年之前 , 我们是有幸喝过一次纯正雪梨汤的武夷佛手茶的 。
那茶汤清 , 润 , 香 , 馥 , 果香浓郁但汤水又极之清纯 , 真真如现采一只白梨榨了个汁的那种汤水 。
然而 , 佛手好种却难做 。
这么多年来 , 不是没有在武夷山遇到过佛手茶 , 但再也没有感受过如当年那般的清甜雪梨汤了——不是有杂味 , 就是发酵过度 , 茶农为了挽救 , 直接把火焙上去——哪还有半丝清甜味?汤水醇厚得都快赶上水仙了 。
今天这一款佛手 , 是岩茶老饕莹老师极力推荐的佳作 , 说是她“多少年没有喝到过的清甜雪梨汤” , 盛赞至此 , 也让我对它 , 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
先闻了干茶香 , 是淡淡的焦糖香气 , 微有点草药香 。
沸水冲之 , 清盈花香揭盖而起 , 直冲鼻腔 。
嗯 , 好香 , 快赶上半天妖的花香了 , 别说 , 两种香型还极为接近 , 同源同脉的感觉 。
佛手的最大特色 , 是雪梨汤 , SO , 史上第一次 , 我们俩潦草地闻过盖香 , 就直奔喝汤而去 。
迫不及待地将那一公道杯晶莹的淡橙色茶汤 , 倒入品茗杯中 。
闻也不闻 , 直接上口 。
接着 , 两个人相继发出了舒服的喟叹:嗳 , 真好喝 。
一口饮尽 , 马上加热水 , 再泡一冲 。 第二冲仍然一口饮尽 , 迅速泡第三冲....至到第N冲.....
这是第一次 , 我们喝武夷岩茶 , 喝得这么快 , 节奏这么紧凑 。
从前喝铁罗汉 , 总是小口慢抿 , 一喝就是一下午 。 而今次喝这清甜雪梨汤的佛手 , 与威猛的铁罗汉完全不一样风格的小清新佛手 , 我们紧赶慢赶 , 只想快点把下一冲茶汤冲出来 , 喝进口中 , 去感受那清新的 , 清妍的 , 雪梨甜香汤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