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一种三文鱼 , 叫红鲑 , 鱼肉艳红得像是涂了染料 。 老饕们爱吃这种鱼 , 因为它不仅色泽明艳 , 肉质还肥美 。 人们在大快朵颐时 , 或许还会想到在这美味背后 , 三文鱼同族们每年秋季会跋涉三千公里 , 逆流而上 , 跨过山和海 , 穿过天敌险阻 , 只为回到出生的山涧溪流 , 繁衍生息 。
鲜美红鲑丨
红鲑在加拿大温哥华那里是道名菜 , 但近年来 , 食客们发现它在菜单上越来越少见了 。 这次 , 发现菜单变化的不是美食家 , 而是科学家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两位学者 , 从网上、饭馆甚至是当地博物馆 , 扒来了 362 份温哥华自 1880 年至今的菜单副本 , 以及 148 份来自周边城市洛杉矶和安克雷奇的现有菜单 。 开始印证他们自己的设想 。
有很多种因素会影响菜单的选品 , 比如烹饪流行风向、消费者口味偏好、食材供应稳定性以及社会经济上行下行等 。 现在 , UBC 用菜单这种“另类”的研究切口 , 发现了另一个影响菜单变更的因素——气候变暖(海洋温度上升) 。
三文鱼?没有 。
凑合吃点沙丁鱼吧
通常 , 测量海洋温度会用到探温仪、水下滑翔机 , 有时甚至还会让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头绑仪器下探 , 以此收集海洋温度廓线 。 这回 , 学者通过对菜单的研究 , 就验证了海洋温度上升的现状?
学者团队过去十年一直在研究不断恶化的海洋环境 , 此前他们调研过渔民 , 这次想接触“城里的人” , 那些不直接接触渔产的消费者 。 这些人和海洋的“纽带” , 就是他们吃进嘴里的海鲜 , 于是团队决定从菜单入手 。
他们将 362 份菜单中的菜名整合起来 , 在尽量排除进口海产等干扰项之后(缩小研究范围 , 主要研究温哥华当地渔产 , 以求找到强关联) , 引入“MTRS”(Mean Temperature of Restaurant Seafood , 餐馆海鲜的平均温度)这个指数 , 用来反映菜单上的物种偏好的水温 。
经过计算 , 团队得出:1888~1960 年间的 MTRS 大约是 10.7°C , 2019~2021 年的是 13.8°C 。 随着海洋温度的上升 , 许多鱼类从它们祖祖辈辈安居的栖息地迁移 , 去寻找更凉快的水域 。 鱼群的流动 , 影响了当地海产的供应 , 厨师们也就不得不改写菜单 。
菜单逐渐被喜暖水域的物种占领 。 比如 , 美洲大赤鱿等喜暖水域的物种 , 跑到了温哥华周边海域 , 数量越来越多 , 在上世纪 90 年代 , 当地还没有这种鱿鱼 。
还有一个特殊例子:沙丁鱼 。 从菜单中可以看出 , 沙丁鱼在上世纪 50 年代之前是“常驻”菜品 , 之后因为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数量锐减 , 便从菜单上消失了 。 但沙丁鱼是喜暖物种 , 团队用计算机模型预测出它们将很快“卷土重来” , 重新成为菜单上的“常客” 。
沙丁鱼重回菜单丨
而开头提到的当地招牌菜红鲑(喜冷) , 将会越来越稀罕 。 数据显示 , 加拿大最西部的省不列颠哥伦比亚在 2008 年捕捞的三文鱼总量是 170 万条 , 到了 2019 年 , 捕捞量就锐减到了 62.9 万条 。
学者得出结论:餐馆里的菜品逐渐被暖水物种主导 , 是气候变暖让当地渔民只能捕捞到这些 。 过去几十年的极端炎热天气 , 和极端的海洋热浪 , 改变了海水环境 。 牵一发 , 动全身 。 海产的分布和数量 , 也随之变化 。
推荐阅读
- 蒜头|卤水中小茴香并非八角的替代品,它身上有八角所不具备的本领
- 猪肉|炖鱼时怎么做没腥味,鱼肉嫩?大厨教你新做法,上桌连汤汁都不剩
- 豆腐|那些年我们追剧时见到的,让人食指大动的韩国美食,真的特别的好吃呦!(上)
- 酱油|“老婆每顿都要吃荔枝蘸酱油,我无法接受!”啥味儿?三文鱼味?
- 白玉菇|“秋后多喝汤,内火全跑光”,分享6道汤,简单5分钟就上桌不懂可惜
- 牛肉|9月红辣椒上市,一招教会您牛肉辣椒酱的做法,吃一年也不坏,太香了
- 银耳|中秋过后尝尝这菜,一煮一拌就上桌,软嫩鲜脆,营养美味,老少皆宜!
- 山东省|西安小伙初见山东老丈人,点5菜1酒花费369元,上桌后:没白来
- 南瓜|秋天干燥易上火,记得常吃蒸菜!这“3荤2素”,好吃不上火营养高
- 蒸菜|秋天多吃蒸菜,这6道蒸菜,清淡少油营养足,简单省事,好吃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