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从人间美味,再到谈之色变?味精的迫害妄想症,从一封举报信开始
对于味精,大部分人对其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
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使用,如果不放的话,就感觉菜没有味道,也没有鲜味。
味精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调味品,易溶于水,在烹饪食物的时候适当使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提鲜作用。
文章插图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这种成分进入人体之后可以参与蛋白质的代谢,还有着促进氧化的作用。
但随着近年来,对于味精的“负面新闻”还不少,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外餐馆,味精就如同过街老鼠一些,人人喊打。
文章插图
(澳大利亚一家挂着“No MSG(无味精)”横幅的越南餐馆)
原本作为美味的代名词,为何如今却让人谈之色变呢?
味精的争议,从一封“举报信”开始
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了谷氨酸钠,能够给食物带来鲜味,随后开始批量生产,并取名为“味之素”。
文章插图
随后在上个世纪20年代,味之素漂洋过海传入中国,味精也开始打开了国人的味蕾,并且随着海外移民漂洋过海。
但在1968年,一名美籍华裔的医生,声称自己在美国一家中餐馆进食后,发现自己四肢发麻、心悸、浑身无力、头疼等,怀疑自己是吃了中餐馆所添加的味精。
文章插图
(1968年那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于是署名Robert Ho Man Kwok 的读者发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一封信寄出去后,便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多伦多星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跟风报道,顺便还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中餐厅综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文章插图
虽说当时科学家对味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味精无毒。
但谣言覆盖力太大,人们对于味精还是充满质疑和争议。
迫于形势,一些婴儿食品制造商也都不再添加味精,中餐馆也纷纷挂上了“无味精”的标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尽管咋1970年,世卫组织旗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等多家机构也都证实了谷氨酸以及其他盐类,只要适量食用下都是安全。
文章插图
(食品添加物联合专家委员会的结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都将味精纳入了“GRAS”名单(公认安全)。
但问题是,味精的形象也已经无法轻易扭转。
文章插图
吃味精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吗?
事实上,只要适量添加味精,不仅不会引发健康隐患,相反除了给食物提鲜,带来更好的风味之外,还能带来这些优势:
一、补充营养元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结晶。进入人体之后,能够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及吸收,而且会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不会在人体中发生沉积等现象。
而味精在人体进行代谢的时候,会生成谷氨酸,这种物质是构成人体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推荐阅读
- 带鱼|红烧带鱼
- 蚕蛹|从“农村包围城市”,火爆集美的东北烤串,终于进入厦门岛内了
- 叫花鸡|?从岛外火到岛内,这家串道小酒馆一周打卡三次都不嫌多。
- 面团|自从学会巨无霸汉堡胚,家里就我掌勺了
- 掌勺|自从学会蒜蓉炒花甲,家里就我掌勺了
- 春寿眉|从芽头、叶片到茶梗,教你分辨白牡丹饼与春寿眉饼,很全很详细
- 半份菜|从善如流养成“光盘”好习惯
- 肯德基|自从学会这个做法 我再也没去过肯德基
- 牛肉炒方便面|牛肉炒方便面
- 咖啡|2022第一天丨感知回味,无限可能。从zero到one的假日休闲小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