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最“西北”的一碗面,为什么是它?( 三 )


而红汤里的秦椒辣椒粉 , 是油鲜红亮的精髓 , 让人鼻尖冒汗 , 大呼过瘾 。 陕西有十大怪 , 其中一怪就是“油泼辣子就是菜” 。 臊子面用的辣椒油就是油泼辣子 。
最后一个“香”字 , 就是吃臊子面的整体感受了 , 这个香来源于面 , 来源于汤 , 来源于臊子面的全部原料以及整个制作过程 。 在岐山 , 一碗臊子面端上桌 , 当客人被问到“味道如何?”客人总会说:“佮(gé)味滴很!”大概意思就是“很合胃口” 。 不错 , 臊子面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酸或者辣 , 正是“佮味”——恰到好处的“和谐” 。
瘦肉臊子不仅可以入面 , 还能夹馍 。
摄影/陈仓识火
就像合奏曲一样 , 臊子面的“酸” , 是“有盐在先”的酸;“旺”虽然指油大 , 但因为有醋的引领 , 一点也不腻;“辣”是酸酸的、油油的、香香的辣 , 而不是干辣、暴辣 。 吃岐山臊子面如果感到油腻 , 或者辣得直吸气 , 那就是做得不地道——岐山人说“裂味” , 即“佮味”的反义词 。

出了岐山\uD83C\uDF5C围着一圈臊子面江湖!自明代后期辣椒传入中国 , 西府宝鸡的臊子面就分了放辣椒的岐山臊子面 , 和不放辣椒的扶风臊子面两种风格 。 无论是辣还是鲜 , 陈醋的酸香是共通的 。
扶风一口香 , 一次咥十几碗”么麻达“!
摄影/闪金灰 , 图/图虫·创意
以酸味打底 , 扶风臊子面的臊子肉温和鲜香 , 汤底也是用鸡汤炖出来的清亮的浅褐色;不用辣子 , 多了几分闺秀之气 。 吃此面 , 要用巴掌大的小碗 , 被称为“一口香” , 小碗盛着 , 一碗里只有一筷子面条 , 宽汤浇上去 , 稀稀的一碗 , 普通人一次连吃十几碗 , 并不是什么难事 。 臊子面 , “西府酸辣出头儿 , 京兆油汪重 , 东府咸打头儿 。 ”西府以岐山为最 , 京兆西安以灞桥出名 。 灞桥臊子面 , 汤是灵魂——骨头高汤清亮味足 , 不以吃面为主 , 倒以喝汤为主 , 汤多面少 , 面成了陪衬 。
武功旗花面 , 鸡汤作底 , 酸辣鲜香 。

摄影/纺织城游民 , 图/图虫·创意
再到杨凌、武功 , 臊子面的配菜多了些匠心 。 比如豆腐 , 就要先入油煎炸 , 再置于室外 , 在风雪中冰冻 , 以造就柔韧和爽脆混搭的口感;而鸡蛋饼、葱花、带片 , 要用刀切成菱形 , 漂在碗里 , 舒展开来 , 像是一面面旗帜 , 因此 , 这里的臊子面还被称为“旗花面” 。
麟游血条面 , 以干红面条最具特色 。

摄影/图瑞 , 图/图虫·创意
麟游人则在面条上下功夫 。 面不再是铡面了 , 而是血条面——面粉用猪、羊血搓成块 , 擀薄擦油 , 切细 , 蒸熟晾干 。 等臊子汤做好了 , 将做好的血面入汤 , 泡几分钟即可食用 , 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 。 吃起来味浓而不腥 , 色红而不辣 , 油厚而不腻 。 出了陕西 , 临近的甘肃庆阳 , 也是离不开臊子面 。 当地民歌这样唱:“十八省里转一遍 , 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 。 ”庆阳北部用羊肉做臊子 , 更具风味 。
定西臊子面的”标配“ 。

摄影/徐海洋
在甘肃兰州、定西一带 , 臊子面还可以搭配卤肉一起吃 , 再来一碟虎皮辣子 , 满腹滴很!兰州人做上一锅臊子汤 , 除了吃臊子面 , 还可以用臊子汤泡馍 。 一碗臊子汤 , 一个馒头或花卷 , 掰成小块泡入臊子汤中 , 也是一餐美食 。
\uD83C\uDF5C吃臊子面为啥不喝汤?吃臊子面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习俗:只吃面 , 不喝汤 。 在以前西北农村的流水席 , 这汤可不是被倒掉的 , 而是倒回锅里 , 继续烧开使用 。 “流动的面条 , 不动的老汤” , 外地人一定觉得不雅 , 如今为了卫生 , 这种情况很少见到了 。 汤不回锅了 , 也舍不得倒掉 , 小孩子吃完面咣咣下肚 , 经常连喝几碗 。

推荐阅读